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十章 我这是再吃软饭吗????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卧槽!!!!

听到了什么。

王羲之可是被称之为书圣的人物,封圣之人,所写的【兰亭序】更是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乃是华夏书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除了代表作品【兰亭序】,以后不少其他传世作品,其中【丧乱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丧乱帖】是草行书,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丧乱帖】8行62字,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纵28.7厘米,横63厘米,所以也被称之为【丧乱三帖】,看似一贴,实则三贴,绝对的国宝级文物……

可凡是对【丧乱帖】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丧乱帖】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东渡流入了岛国,被收藏在岛国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羔子带过去的,要是让哥们知道,非要弄死他,当然现在是没什么机会了……

既然【丧乱帖】在岛国,那他眼前这是???

林歌无比震惊,这也是唐朝时期的,要是这幅是真迹????

啊呸!!!

这幅百分百真迹呀!!!

都是在唐朝时期的,凭什么岛国的是真的,自己手里的是假的。

想到这儿,林歌也是会心一笑,没想到接下来的话,让他更加震惊。

“对呀,这就是【丧乱三贴】,而且后面这个印章,可是王桢之的印章呢。”鱼幼薇看着林歌不解的表情,又解释道:“王桢之,就是王羲之的孙子,而且,这还不是纸张,是丝帛哦。”

“这和大唐流传的版本不同,虽然字迹一样,但是时间隔了好几百年。听母亲说,这是外公留给她的呢,后来给我了,温哥哥也只是见过几次哦!”

嘎!!!!

林歌瞬间呆住了。

什么意思!!!!

东晋时期摹本,还有王羲之孙子的私章,这是什么概念!!!

难道他们手里这个版本【丧乱三贴】才是真迹。

不,都是真迹。

只是比岛国的那份儿早了几百年。

等等!!!

林歌抓到了重点。

大唐时期的版本,什么意思???

难道说~~~~

随即颤颤巍巍的对着鱼幼薇开口问道:“难道大唐还有好几份儿么?”

“唔~~~好像有三份儿,听李亿哥哥说,贞观年间皇室有一份儿,应该去了皇陵。一份儿被遣唐使带到了扶桑,还有一份儿在民间,不知所踪。”

这简直颠覆林歌三观,看着还在观赏字画的女孩,他是一脸懵逼,那些鉴宝专家不是说,历史上只出现过一幅吗????

所谓历史,绝大部分都是时隔一两千年,现代人们的脑补。

哪有比身在唐朝的鱼幼薇更了解唐史,几百年前的事迹,可比几千年的事迹更靠谱。

正在林歌陷入思考时,鱼幼薇已经开始诵读他有些不认识的繁体字了。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二谢面未?比面迟承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鱼幼薇深情的摸着眼前明明上个月还见过,却时隔一千多年的【丧乱三贴】,她一字一句略带哽咽地读着,似乎鹿儿和温哥哥就在身旁,突然,又发现有人紧紧抱住自己,也是吓了一大跳。

“夫君,对不起,有些触景生情了。”

林歌抽出桌子旁的纸巾帮她擦拭眼角的泪水,语气温柔说道:“你还有我呢,会一直陪着你,直到老去~~~”

没等他说完,鱼幼薇踮起脚尖,蜻蜓点水似的在他脸上亲了一口,随即又害羞的往怀里钻。

林歌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又是哈哈大笑。抱着怀里的人儿连续转了好几圈,听到惊呼才停了下来。

书房面积也不大,二十来平方,除了书架上一些书,一侧还摆着很多这几年她画的油画。分手以后,他也好几个月没进过书房了,以至于他都没注意到还有那么多东西没收拾。

两人小心翼翼的把这幅王羲之真迹摆在墙面的格子上,摆放的位置偏侧面,不至于一眼就看到。林歌看着墙面上属于自家媳妇的东西(也就是他自己的),面色红润,抑制住激动的心,笑了笑。

回到桌面上,拿起第二幅,也是轻轻展开。

很明显!!!

这幅,他认识,就凭这上好的宣纸,开头的“永和九年”,还有这大大的“受命于天”传国玉玺印章,他就知道这幅是大名鼎鼎的【兰亭序】,虽然是唐太宗的临摹版,但是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