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章290块的梅花牌手表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奶奶,我去买点东西,晚上我给你做顿好的。”

有了来四九城定居的想法后,毛福春和老太太打了声招呼,又和王安邦急匆匆的走了。

等毛福春和王安邦走后,四合院里的住户纷纷来到老太太身边,询问起两人的来意。

老太太见到了小孙子,正高兴呢,见有人来问,赶紧给大家伙介绍起来。

一听是老太太失散的小孙子来了,四合院的住户们面上恭喜,心里却各有想法。

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好奇道:“老太太,您那孙子要来咱们四合院住么?”

中年男人一边说,小眼神还止不住的瞄向四合院空置的三间房。

他看中那三间房可有段日子了。

“不来住不来住,我家大孙子在蓉城有家业呢,哎哟,我现在正愁着给我家大孙子娶个媳妇呢!都二十多岁的人了,连个对象都没有,可愁死我了。”老太太嘴上说着愁,却笑容满面。

胖胖的中年男人听老太太这么一说,顿时也跟着笑了起来。

几家住户被老太太拽住聊了会儿天后,各自散去。

……

四合院外,毛福春先是感谢了王安邦一番,然后又请求道:“同志,能不能带我去最近的供销社买点东西?空手来见老人家,说过不去。”

王安邦有点为难。

他是街道办工作人员,事情虽说不多,但也不是没事做。

见王安邦为难,毛福春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张票证塞进了王安邦的手中。

“帮帮忙,同志,我这人生地不熟的。”

王安邦盯着手中的粮票,粮票上写着全国通用五市斤。

王安邦挣扎了一会儿后把粮票收好,朝着毛福春道谢:“同志,我…谢谢。”

毛福春笑着道:“我该谢你才是,你帮了我好大的忙呢。”

两人都很默契的没有再提粮票的事情。

王安邦问道:“你会骑自行车么?”

“会骑。”

这年代的自行车基本上都是二八大杠,女士自行车也有,但基本上没人买。

因为二八大杠特别能抗,前头能放东西,后头也能放东西,女士自行车则不行。

“那行,我去借两辆自行车来,带你去隆福寺。”

“隆福寺?不是合作社么。”

“同志,你从蓉城那边来,不知道四九城的情况,我们这啊,有专门的菜市场、商场,商场虽然没有沪市的中央商场大,但各种物件都有卖。”王安邦带着四九城人的骄傲:“一会儿我带你看看去就知道了,有自行车,快着呢。”

王安邦很快借来两辆二八大杠,在这个年代,自行车是稀有物件,也就四九城这地方能“借”车。

在蓉城那个地方,老百姓们家里有辆自行车都当宝贝,哪肯借人啊。

等再过几年,日用工业品购货券一出,自行车就更稀罕了。

毛福春跟在王安邦身后,来到隆福寺。

一路上不少人都盯着毛福春看,和王安邦有些寒碜的相貌比起来,毛福春的长相是这个年代人最喜欢、最认可的那一类帅哥相貌。

浓眉大眼,长相端正、气派,和后来的那位小品演员有几分相似。

隆福寺的确像王安邦说的那样,人特别多。

往里走,有商场,还有电影院、书店、小吃店等。

“富春同志,看看这边又没有要买的东西,买完咱们再去菜市场,现在才两点多,菜市场那儿还不热闹呢。”王安邦和毛福春并排走着:“你要是有空啊,咱们再去天桥看看杂耍。”

毛福春笑了笑:“我正巧想买块表,蓉城那边没我想要的牌子,不知道这边有没有的卖。”

“嗨,那肯定有,走,我带你去表行看一眼。”

四九城有专门的表行,实际上蓉城那边倒也没有那么不堪,连块表都买不到。

这年头国内流行的表牌子,欧米茄420元一块、瑞士梅花手表290元一块,最最便宜的表都要120块。

没多少人舍得买、愿意买。

毕竟这是大学生毕业后转正当22级干部,一个月工资才58.5块的年代。

一块表,好几个月的工资,有多少人能狠下心来买表。

毛福春这么说,仅仅是想和王安邦搞好关系而已。

他如果不能定居四九城,以后还得请王安邦照顾老太太。

那位战友和老太太地位差距太大,关系上又八竿子打不着,请他关照老太太会被扣上搞特殊的帽子,毛福春不想害了人家。

来到表行。

表行的伙计见到毛福春和王安邦进来,瞥了眼,没作声。

来表行买表的大多穿着西服,再不济也要来套看的过去的中山装。

毛福春打量了下表行里的装修,有民国时的味道,当年四九城没被炮轰,也算是幸事。至少保留了一批古风古韵的建筑下来。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