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斤,是西南地区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
据说出生时只有三斤重,不多不少。
七十年代,西南地区还相当贫困,陈三斤所在的山区连一家医院都没有,只有一间普通的卫生所。
一个出生只有三斤重的孩子,基本是必死无疑,活不过第二天。
好在当晚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道士,弄了一碗奇怪的符水给他喝下去,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道士救活陈三斤后,并未在村里面过多停留,隔天就走了,但是离开前嘱咐了他父母两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替他取名,就叫陈三斤。
第二件事便是留下了一个地址,让陈三斤二十岁的时候必须去找他拜师,否则将会有灾祸发生。
那个时候的人基本没读过书,高考都才刚刚恢复,大多数人都十分封建迷信,加上道士出手不凡,自然被人奉若神明,所说的话也被当作圣旨。
于是,二十岁的时候,正在渝城读大三的陈三斤,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趁着暑假期间,坐了好几天的大巴车,一路从渝城赶到了江西的阁皂山。
这是陈三斤自出生以来,第一次离开西南地区。
这几天的大巴车之旅也是陈三斤这二十年来最痛苦的一次旅程。
不知道为什么,他从一上车就开始不停地吐。
几天下来,胃都吐的痉挛了。
好在最后还是顺利抵达了江西阁皂山。
阁皂山,道教符箓三山之一,与龙虎山、茅山齐名,是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三十三福地。
陈三斤按照中年道士留下来的地址找了整整半天,才在阁皂山一处偏僻之所找到了他提的那间道观。
道观很小,牌匾都没有,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四周柱子上的红漆早已脱落的七七八八。
道观大殿之中供奉的则是道教灵宝派鼻祖,葛玄葛仙翁。
至于香火更是凄惨,只有一两根劣质香插在香炉之中燃烧。
不过虽然看起来破烂,但是道观整体还是干净的,看得出是常年有人打扫的,并非那些已经废弃了的道观。
陈三斤正在大殿之中四处观摩时,道观里面出来一位中年道士。
中年道士穿着一身洗的已经泛白的道袍,手中拿着一根尚未啃完的鸡腿,满嘴油腻,道:“你可算来了。”
陈三斤有点不确定:“请问您就是陈玄道人吗?”
陈玄道人,正是当年那名道士留下的名号。
“怎么,你来到这里,难道还见过其他道士?”
陈三斤感到十分诧异。
按照他父母所说,当年的陈玄道人看起来大概三十岁左右,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按理说应该五十多岁了,不说白发苍苍,但是肯定会显现出一些老态。
但是眼前这人看起来依旧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
“别多想了,我陈玄别的方面不行,驻颜方面还是有点道行的。”
陈玄道人似能看破陈三斤心中所想,解释道。
虽然陈三斤心中还是有点怀疑,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恭敬道:“弟子陈三斤拜见师父。”
陈玄摆手道:“我可不是要收你做徒弟,是老头子临走前留下的遗言,要我代他收徒,你以后便是我的师弟了。”
师弟?
陈三斤试探性地问道:“那个,你口中所说的‘老头子’难不成就是你的师父?”
陈玄瞥了陈三斤一眼,道:“现在是你跟我的师父了。”
陈三斤好奇道:“那师父人呢?”
“早死了。”
“死......死了?”
“嗯,我算算,死了大概有三十多年了吧。”
陈三斤无言。
陈玄满脸不在乎:“师父死之前给我留下了一份遗言,正是根据这份遗言我才能救活你。否则你以为凭我这点道行能跟阎王爷抢人,把一个天谴之人生生从鬼门关拉回来?”
“天谴之人?”
“当然是天谴啦,你听说过那家婴儿出生只有三斤,而且不多不少,刚刚好?”
这件事确实是陈三斤一直非常疑惑的地方,上学之后查了许多资料也无法解释。
陈玄看陈三斤张嘴还想问些什么,一脸不耐烦道:“有什么事等先拜了师再说。”
然后陈玄把陈三斤拉到后院的一间昏暗的房间,指着一处灵位,道:“那便是老头子的灵位,你去他灵位前磕三个头便算是拜师成功了。”
陈三斤来到灵位前,借助蜡烛微弱的光芒,才看清楚灵位上写的字。
“老头子之灵位”
仅仅六个字。
派别,姓名都没有。
“师兄,难不成师父就叫‘老头子’?”
“废话,要不是他叫这个名字,你以为我敢称呼他为‘老头子’啊。”
陈三斤感觉这对师徒非常不靠谱。
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