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清君侧,靖国难!
不得不说,朱元璋看到这样的盛世,居然比他在的时候,大明还要强大。
如此,他点了点头。
“嗯,不错。”
“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盛世。”
虽说朱元璋满意,但是有一点,他始终纠结。
那就是为什么朱棣能够造反成功?
要知道,当年朱元璋死去后,留下的庞大基业,那足以让子孙后代统治下去。
当年,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能够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一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另一方面,把自己的二十四个儿子封为亲王,分驻全国各个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确保王室的稳定。
同时,朱元璋也决定安排一次真刀真枪的军事考试,检验一下这些儿子的实战能力。
也就在这次实战考试之中,燕王朱棣智勇双全,有勇有谋,表现的特别的出色。
这让朱元璋十分的惊喜。
但是,朱棣并不是朱元璋喜欢的儿子。
朱棣,生于乱世,长在皇宫,年轻时封王守边。
却在盛年时起兵造反,最终从侄子的手中夺下了皇位。
朱棣虽然弑君夺位,却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永乐盛世。
永乐时代的华夏,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
他派郑和六下西洋,把中华文明远播海外。
他开疆拓土,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
所以,永乐盛世就是大明鼎峰的时代。
“先生,我想知道,这个朱棣是如何从他侄子手里夺回皇位的?”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朱元璋内心有点颤抖。
“靖难之役!”
“朱允炆上位后,四年之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太祖朱元璋病故,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
“临终前,你立下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说到这里,朱元璋点了点头。
他在想,要是知道这些后世,等他回去之后,就可以改变。
所以,不由得多问起来。
“嗯,当年咱觉得朱允炆,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
“加上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劝谏,所以咱才立他为皇太孙。”
“他是咱选定之人,为何不能稳坐江山?”
朱元璋以为,这永乐盛世,应当是朱允炆来开创。
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朱棣。
“说起来,这也有你的原因。”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苏贝这话一出。
朱元璋顿时就愣住了。
这话的确是他说的。
一点也不假。
当年朱元璋实行分封诸子为王。
分驻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
每一个藩王除食粮万石以外,还有军事指挥权。藩王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
北平的皇四子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皇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将练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
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蒙元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明太祖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
朱元璋对此,也是十分的满意,毕竟这样一来,他的儿子之中,就能够很好的为大明做出贡献。
朱棣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莫非咱当年分封诸子为王,是错了?”
朱元璋弱弱的问道。
“是的,大错特错。”
苏贝说道,一点面子都不给朱元璋。
众人哗然。
当众说朱元璋,也只有苏贝一人了。
“其实,在你分封诸王的时候,有人给你提醒过,让你注意藩王势力的膨胀,势必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朱元璋这才想起,当年平遥县训导的叶伯巨提醒过他的。
“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怕会酿成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
“哎,可惜,你不但听不进劝告,反而将其下狱囚死。”
“不过,要是没有这样,朱棣也做不了皇位,大明也不会有永乐盛世。”
“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吧。”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