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之前那套一大四小的阵容其实非常诡异,本来队伍的核心是吴南,但双后场却让雷霆的外线形成了联盟排上号的威慑与压制。
这就像是地理的南北极悖论一样——南半球多是海洋,但南极本身是一片陆地,北半球多是陆地,但北极确实一片王阳。
泰伦卢让TT放弃外线甚至中距离的防守,专心跟勒布琅夹击吴南,所以虽然截止目前,吴南的效率仍相当可观,但他打的其实并不舒服。
换上亚当丝能够缓解这种压力,同时也让杰克史密斯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
一旦打到末节,比赛再次进入前三场这种节奏,杰克必须要留在场上,因为他已经证明过自己有关键球能力。
吴南可以是执行人,但同时骑士也要提防其他人突施冷箭。
亚当丝给威少挡拆,这样一来吴南就相当于是解放出一只手。
现在既要给队友擦屁股,又要分出精力去跟吴南对位的人变成了詹姆斯。
因为凯文乐福能在禁区为勒布琅提供的帮助几乎为零。
威少绕开防守,直冲篮筐,詹姆斯移动到另一侧去干扰威少,威少分吴南,吴南单打TT,轻松勾手打进。
现在奥拉迪波跟迈尔斯几乎成了旁观者,但他们不是场上唯二觉得自己在队友打3V3篮球的人,乐福跟JR也是相同的感受。
亚当丝给威少做掩护,而无论威少在哪一侧突破,吴南都会站在另一边策应。
勒布琅没有分身术,他必须在放任威少上把两年跟放空吴南之间选一个。
TT的确能提供帮助,但如果是跟吴南1V1,那这种帮助同样趋近于零。
靠着这样的战术,雷霆连续四回合打进,泰伦卢再傻也发现了问题所在,赶紧趁着威少罚球的时候换下乐福,让莫兹戈夫顶了上来。
莫兹戈夫一上来,骑士的纸面阵容就变成了三前锋搭配两后卫。
勒布琅小前特里斯坦大前莫兹戈夫中锋,非常符合传统篮球的位置划分。
只可惜现在已经不是旧时代,五年前最标准的那套阵容搬上来,难免要出问题
吴南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在被莫兹戈夫连续两回合搞到面框打铁后,吴南开始让威少分外线寻找机会,或者将球传给自己。
下一回合,威少还是按照惯例找亚当丝做掩护,杀进内线后分给吴南,吴南接球,马上大范围传球对策奥拉迪波,JR刚要贴过来,迈尔斯非常灵性地给队友做了个掩护,奥迪看准机会,三分线外张手就投。
BOOM!!!
没有辜负吴南的信任,更没有辜负迈尔斯的掩护,虽然奥拉迪波此前已经有七八个回合没有投篮,但并未因此丢掉手感。
稳稳命中。
骑士直接傻了。
这球要剖析起来很简单,无论是詹姆斯还是泰伦卢都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再说详细点,眼睛里只看到了当下而忽略了另一种可能。
莫兹戈夫上场以后,内线是没有问题了,几乎三尊巨兽镇守,可外线本就薄弱的防守缺点被再次放大。
就算奥拉迪波手感不好没能投进这球,雷霆也已经把想要的效果打出来了。
之后几个回合,依靠迈尔斯跟奥迪外线火力驰援,雷霆连续打成三个回合,泰伦卢无奈之下只能将乐福又换了回去。
但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雷霆看到莫兹戈夫下场后,两名得分后卫再次化身旁观者,骑士依然解决不了杀到篮下的威少跟吴南联合构成的威胁。
而进攻端,詹姆斯收到吴南与亚当丝联合干扰,效率肉眼可见的下跌,TT吨位不如亚当丝,难以提供实质性帮助,反倒需要欧文跟乐福扛起进攻端大旗。
泰伦卢看到势头不对,继续换人。
整个第二节就是雷霆不断变换使用双板斧,而骑士仓促应战,希望通过换人来解决进攻便秘防守无力的窘境,可惜事与愿违,一直都没能起到什么效果。
起初,尽管双方胶着,也骑士肉眼可见陷入劣势,但只要有得分,哪怕是碰巧一次进球,观众都会给出最热烈的掌声,但越是到后来,呐喊声与尖叫声越是稀疏。
普通观众虽然没有专业球探那么懂球,毕竟也知道杯水不解车薪急,骑士破不了雷霆的龙门阵,泰伦卢频繁更换阵容早已是焦头烂额,可分差还是被逐渐拉开。
第二节结束前,随着威少一记超远三分,两队分差来到12分。
观众越来越沉默,尽管现场DJ一直在呼吁大家多多制造噪音,仍是救不会衰败的士气,以及球迷们逐渐由激昂转为失望的心情。
0-3落后,本来也就只有一口气,这口气撑住了还能打下去看看,要是没撑住,那就是洪水决堤,很快一泻千里。
维斯布鲁克从不以远投见长,现在都能投进三分了,反观骑士球员,除勒布琅可以说是因为遭到联合针对步履维艰外,“御前带刀侍卫”JR史密斯空位三分不中,欧文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