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fengzhi900’的月票和打赏。)
桑海,儒家的小圣贤庄内,此刻一位中年的男人正带着易凡尘参观这座儒家的圣地。其实按辈分原本应该是他的师兄荀况来迎接易凡尘,但荀况现在正忙着著书,也就让眼前这位三师弟带着易凡尘参观。
一路介绍之下,他们来到了一座高楼前。据说这里是他们儒家收集典籍的藏书之地。在易凡尘要求下,名为修雅的儒生与身边的几位同门商议之后,还是决定让易凡尘进入一观。
毕竟这里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书籍。
进入大门,映入易凡尘眼前的是一座书简组成的宫殿。这里放着上千或者是上万卷书简,就像是后世的图书馆一样。能够在这个时代就建立起如此巨大的书楼,儒家的实力可见一般。
易凡尘随意拿起手边的几卷,看了看,发现这里大多好像都是记录着儒家先代们言辞的书籍。当然还有一些人其他百家的古籍。
“儒家之名,我在秦国就有所耳闻,今日一见,果然不凡。不谈其他,只是这里的典藏就已让人心生佩服。如此数量众多的典藏绝非一代之功,而是历代儒门子弟共同努力的传承。书海之名,当之无愧。”放下书简,易凡尘感叹道。
这个时代的儒家与后世的儒家完全不同,他们目前还保持着学术第一的精神,并没有过多的变质。也没有完全沾染政气,成为当权者的工具。否则,这里也不会有其他百家的书籍。
易凡尘的感叹让修雅欣慰的笑了起来,之前他听说易凡尘不怎么好与人相处,现在看来好像并非如此。
“国尉大人过奖了。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座书楼原本建立的目的就并非只是为了收录一家之言。”
“哦!莫非儒家想集百家之义成一家之理。”
“不敢。只不过先师孔子曾向孩童求师,既然先贤都有如此胸怀,我等后辈自然不敢忘记他的教导。先师身体力行,我等也只是拾人牙慧罢了。”
孔子向童子学习,他们这些后辈则向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举止其实与孔子无异。尤其是不带偏见这一点。
“修雅先生谦虚了。观其行以明其意,阅其言以思其心。诸位现在的做法与先师孔子乃是殊途同归。人间常言,行其道者,归途亦是相同。各位亦是如此。”
易凡尘的话让在场的其他儒生眼前一亮。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听说易凡尘应该是出身兵家。却没想到他对儒家也有所了解。
“先生莫非对儒家之学也有所理解。”修雅直接问了出来。
“略有涉猎,当不大雅之堂。”
“先生才是,谦虚了。”
“此行前来,除了有关于比武大会之事外。还有一件事想向儒家请教。”说到这里,易凡尘正式进入了正题。
“不知何事?”
“这是一本古籍,我得到它多年却一无所获,不解其意。我听闻儒家常识广博,因而想请儒家帮我这个忙。如果可以将其翻译,我必以千金酬谢。”易凡尘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书籍,放到了众人眼前。
古老的木材书页上印着四个字,如果有认识古文的人就会知道,上面的四个字正是,‘死国年纪’。
“这是……古书。”修雅一眼看出了书籍的历史。
“正是。不知诸位可有人知晓这些文字。”易凡尘看了一眼四周。上面的文字是商朝时候的古文,理论上来说可能已经消失了几百年。
旁边的几位儒生认真的盯着眼前的的书籍,最后又都摇了摇头。他们还真的没有这个能力去阅读这本书。
“儒门之内,最为精通者是师兄,但师兄正在闭门著书。这……”此刻,修雅有些为难的说道。
他不想让易凡尘因此小看儒家,所以搬出了荀子。事实上,他自己也不确定荀况是不是能翻译这本书。
“原来荀先生还擅长古文。孔子曾言:君子不器。儒门果然人才辈出。既然荀先生正在闭门著书,我也不好勉强。而且译书恐怖也非一时之功。我会先将此书留下。”
“留下!但易先生不日可能就会返回秦国,这段时间恐怖师兄不没有完全自己的著作。”
修雅的担心不无道理。这次大会结束以后,易凡尘肯定会回秦国。而这段时间里,儒家也不可能有人能翻译完全这本书。
“修雅先生有些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我会将此书一直留在小圣贤庄。如果来日小圣贤庄有人可以翻译这部书,还请你们书信一封,将此书的内容传递于我。如此一来,我也算了一桩心愿。”
“敢问先生,此书从何而来?”
“故人的遗物。我言尽于此,请修雅先生不要再追问。”
“修雅明白。既然先生如此大义,我等自会保存好这部古书。来日一旦完全翻译,我等会第一时间将书的内容告知先生。”
不知为何修雅对这本书有兴趣。这是出于他们学者本能的好奇。
“多谢修雅先生。”书的事情暂时
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L6t8VKYNmXp$,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M3wIzDTU3HsnWhAC¥,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