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孤相信你的,嫂子和侄子,孤找来就是准备让他们和你生活,你是一家之主,不好好的照顾他们娘儿俩,好好的弥补以前,怎么立足于天下?”
关羽急忙摆了摆手,义正言辞的解释道:“领军大将,不可将家小带在身边,就算四弟你放心,也难免南郑其他人没有想法,我关羽乃是忠义之辈,我必须行忠义之事!”
......
最后,关羽最终同意将夫人留在身边,但是关平必须跟着刘轩回南郑,美其名曰,关平年幼,应该好好求学,将来长大了再去军营历练。
关羽留夫人在身边,刘轩觉得也行,刘轩叮嘱了关羽多看看兵书,也叮嘱了关夫人,如果关羽有什么一意孤行的事情,即使劝告。
刘轩也没有停留几日,便带着关平以及一千骑兵回了南郑。
现在关张需要在外统兵,典韦是自己的保镖,一般是不离身的,王小二要去盗墓,所以他没什么良将,只能提拔张任了,将张任升为了校尉,新收的四千骑兵,让张任带着练兵。
......
回到南郑后,刘轩第一时间就通知人叫来了左伯,刘轩迫不及待想知道造纸的情况了......
刘轩为什么这么在乎造纸术的改进,这就要先说说书籍和文学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某个伟人说过的话,现代的人,之所以能取得飞跃式的发展,就是因为得到了前人的智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所以,历史的进程,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书籍的传承,但书籍文学的传承在古代不容易。
书籍,文学为什么难以传承?
其一便是因为各大世家闭门自守,从不互通有无,一但家族因为战乱被毁,书籍也便彻
底断了传承。
其二便是书籍难以批量制造,一本书若用竹简记录,起码需要雕刻上月才可制成,而且竹简制书,数量太多了,就比如论语,不过一万五千字,用竹简记录,起码得是十数策。
后世有个成语,叫学富五车,明面上的意思就是读的书,能装五辆车,形容有学问的人。
然而这书指的乃是竹简,这样算下来,其实是没读几本书的。
蔡邕,上次带来的十几车的书籍,都是他挑选带来的精品,还有大量的书籍,都在吴地
这些书,不能传承,丢弃了,真的很可惜。
书籍流传的稀少,且难以制造,一遇战乱年代,自然轻易便会断了传承。
就刘轩所知,从桓帝到如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文经古籍毁于各地的叛乱战火。
而且,因为书籍的流传稀少,还有制造复杂,所以能读书的大部分只是世家大族,贫困
人家的孩子要读书,只能去借,这样不利于文化的普及。
这一年多的时间,刘轩虽然修建了大量的学堂,但是书籍也是一个难题,书籍的藏量少,
而且很多贫困的学生,并没有书籍,每次要学习一本书,都的花费大量的时间,先自己拿着竹简抄录,有些浪费时间。
不只是造纸术,刘轩还想让印刷术提前面世,这样的话,先尽早的汉中各地,普及文化教育,不管以后天下会怎么样的乱,就算因为自己产生了蝴蝶效应,只要手里有人才,最少也会不败之地。
而且,造纸术以及印刷术的出世,将来可以垄断世家对于书籍文化的垄断。
.......
“左伯,纸张制造的如何?”
左伯一脸的兴奋,急忙回答道:“殿下,第一批纸张已经造出来了,效果特别好,殿下要看的话,臣马上令人拿过来给殿下看看。”
“孤,和你去造纸的作坊看看,孤也想看看这纸张,如何造出来?”
“诺!”
左伯领着刘轩,来到了南郑的造纸作坊。
因为造纸离不开水源,所以纸坊选择在了一条河边。
只见河边,钉着许多矮木桩,木桩上绑着绳子,绳子上绑着竹皮,被浸在水中,这竹子需要在水中浸泡许久,有的甚至需要一年半载,为了防止被大水冲走,这才有绳子捆绑固定在木桩上,如此也方便从水中取料。
这些也不知浸了多久,河岸边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竹子臭味。
河岸上,也是分工明确,一共五批人在忙碌着。
第一批人,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第二批人,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第三批人,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第四批人,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第五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