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爷,此次查抄贪官所得一共是四百八十五万两银子,黄金十三万两,折合白银一百零四万两,字画、古董和瓷器共有两百三十余件,折合成银子为七十三万两,一共进项六百六十万两。”
乾清宫内,王承恩看着抄家所得汇报给朱由检,旁边还站着曹化淳、骆养性、李凤翔、王国兴、许显纯、崔应元等人。
“这么多?”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汇报,神情微微震惊道,随后便放下手中的茶杯,脑海中思考着如何利用这笔钱。
原本内帑之中就有一千两百万两,古董字画什么的更是多不胜数,而惠民商行那边也有五千多万两在手,加上这六百万两,他能动用的银子就用七千万两了,如此巨大的财富,朱由检对接下来恶劣的大明环境更增加了一分信心。
不过,话说回来,一次抄家内帑便进项六百多万两,饶是朱由检也有种一夜暴富的感觉。
怪不得在后世的明末小说中,但凡主角穿越到明末当皇帝的,都对官员抄家灭族,因为抄家,实在是皇帝发家致富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虽然,他也想学学这个手段,但朱由检知道,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杀人是很爽快,但对解决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起到逆反作用。
想想,历史崇祯杀了多少人?
袁崇焕、周延儒、杨镐、陈新甲等等文武官员,该杀和不该杀的也都被崇祯杀了。
这些人在明末烂透的大臣当中,算是比较有能力和有作为的大臣了,绝不能因一时失利,就砍了人家。
但杀了之后呢?
对颓废的局势起了什么作用?
没有,反而变得更恶劣。
因为你崇祯把有能力的大臣都杀了,没人来帮你挽救局势,就算来的,也是碌碌无为的人,只会使局势变差而已。
也因为你烂杀,那些真正有能力和正直的大臣也不会为你效命,因为皇帝的做法实在是太寒人心了。
君不见,历史上凡是有大作为的君主身边总会有一帮能文能武的大臣。
汉太祖刘邦,身边有出谋划策的张良,带兵攻城略地的韩信,管理后勤的萧何。
唐太宗李世民,身边也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起家打天下的时候身边也有以刘基、李善长、徐达等淮西子弟的辅助。
所以,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君主想要成大事,身边必须要有一帮能人来辅助,而朱由检自登基之后,吸取历史上崇祯滥杀的教训,很少去自动杀人。
因为他深知,想要挽救明末颓废的局势,除了要有钱、有军队之外,更好的声望来笼络人心,来吸引那些有能力的人,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都来到他身边来,为国效力。
因为拥有仁义的君主,在内廷宦官及满朝文武看来,这样的天子,他们是放心的,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脑袋随随便便被天子摘了去。
虽然这样在外界看来,有些无能,懦弱,但这缺是身为皇帝的无奈,治大国如烹小鲜,靠大杀特杀是解决不了明末的问题,反而会使再无人愿意,更不敢为国家效力,以至于让大明走向灭亡。
这样的例子,历史的崇祯已经试过了,现在他朱由检不想再试一次了。
当然了,朱由检也不是真的不会杀人,对于那些敢阻碍自己的,不敢是官员还是文人士绅,他都不会手下留情的。
朱由检只是给自己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给天下一种假像,他,朱由检是一个仁义之君。
当凝聚足够的力量时,要向大明士绅阶级举起屠刀时,也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向他们砍过去,扮猪吃老虎这一招在后世看小说时也不陌生。
但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时刻了解到外界的情况,所以朱由检在看着下方的骆养性、曹化淳等人,随即说道:“此番行动,骆养性、曹伴伴两位功不可没,朕一向赏罚分明,曹化淳,骆养性听旨!”
“奴婢在。”
“臣在!”
曹化淳与骆养性两人闻言,快速的从队列中走出来,跪在地上齐齐回应道。
“曹化淳查三大殿账目有功,特命由御马监代掌印太监,晋升御马监掌印太监,另赏赐白银一万两,锦衣卫代指挥使骆养性擒拿贪官污吏有功,特命由锦衣卫代指挥使晋升锦衣卫指挥使,另赏赐白银八千两。”
赏罚分明向来是上位者用以笼络人心的手段之一,朱由检也知道这一道理,所以就把他们两人头顶上的“代”字拿掉,并还伴有赏赐,这样一来,就不怕他们日后不用心办事了。
果然,曹化淳与骆养性两人一听到皇帝不但升了自己的职,还有钱拿,兴奋之色顿时溢出于表面,恭敬的向朱由检磕头道。
“奴婢叩谢皇爷天恩。”
“臣骆养性,叩谢陛下天恩。”
“嗯,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都平身吧!”
等两人起身之后,朱由检然后严肃的说道:“是此次锦衣卫表现的不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