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太过依靠他们,很容易滋生腐败和催生将门军事集团。
可这些都不是让朱由检疼恨的,因为腐败问题和将门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搞定蒙古、将后金灭了,他有足够的时间和手段收拾他们,比如扶持新的将领来替代他们。
可让朱由检痛恨的是这些将门不但拿他的银子后,不但不能打仗,还和敌人做起生意来,这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人有什么两样,简直就是贪婪和反骨。
所以,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些人再这么搞下了。
否则,大明没亡在后金和流民的手里,就让他们搞没了。
朱由检不想在辽东的话题谈下去,随即转移话题道:“爱卿之言朕会考虑的,而且辽东之事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大明现在可是内忧外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外患朕已清楚,不知道这内患,先生可有办法?”
孙承宗在罢官空闲一段时间,想透了不少事,也知道皇帝说的没错,辽东问题确实不是一年两的时间就可以摆平的,加上现在的大明的的确确出了不少问题。
“陛下,目前我大明的隐患除了关外女真之外,就是吏治腐败和流民这两大问题。”
听到朱由检的询问,立即拱手继续说道:“但是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钱。”
无钱,无兵可用,就没有强军去抵抗俘虏。
无钱,无法救灾、百姓自然就成了流民。
无钱,官员的俸禄就发不出来,自己都养活不了,自然贪污成风。
“天下赋税来自百姓,如今百姓流离失所,持有田地者十不存一,故而,老臣认为陛下可鼓励耕种,卫所屯田自养,如此则天下可保无忧。”
不管孙承宗再怎么能干,到底还算是士绅阶层,眼光和见解当然不会超脱现有的共识,那就是赋税来源于百姓。
但,朱由检可是知道,士绅地主、宗室和勋贵以占总人数不到一成,却占据天下总财富、土地的八九成,而在这里面,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江南士绅尤为重,他们占据了大明的绝大多数财富。
加上现在是小冰川气候,土地集中在地主士绅手里,单靠孙承宗所说的开荒和屯地根本解决不了大明目前遇到的问题。
所以,想要拯救大明朝,就必须向士绅、勋贵和宗室开刀。
朱由检摇头叹息道:“爱卿所说不无道理,但也只能看到皮毛,朕以为想要根治大明,就必须加征商税,并整顿吏治,将那些贪官污吏们侵吞了的百姓土地夺回来!先生以为如何?”
孙承宗听后头上仿如惊雷一般,他没想到皇帝居然想要向文官士绅动刀,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做收获和效果会更大,可收获大的同时,阻力也同样巨大。
因为人是自私的,没人会把土地财富拱手相让,就算是你是皇帝也不行,那怕他们拿皇帝没办法,可对于支持皇帝变法的大臣可不会手软的。
从历史上的各种变法就知道了,商鞅、王安石和本朝的张江陵等等,这些大臣的下场可是有目共睹的。
但,孙承宗在看到朱由检用严肃的眼神看着自己,他明白了,要么站在皇帝这一边,向文官士绅开火,要么站在皇帝的对面,然后...再没然后了,站在皇帝的对面,通常有两种结果,死或者被罢官。
一想到在来的路上,看见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的情景,加上自己的抱负,孙承宗顿时跪了下来,朝朱由检行个大礼:“老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为大明万死不辞,死而后已。”
朱由检见孙承宗能站在自己的这样边,顿时大喜,这样他身边就多了一位既忠心又能干的大臣,连忙将孙承宗扶起来。
“爱卿不必行如此大礼,不愧是我大明的忠臣。”
说完,朱由检随即走出龙椅,将其扶起来,并转头向王承恩吩咐道:“王伴伴,传朕旨意,加封孙爱卿为太师,文华殿大学士,赐蟒袍玉带。”
朝中目前还没有适合孙承宗的官职,所以朱由检就先封他为太师,等整顿朝堂之后,再来安排。
“奴婢遵旨!”
孙承宗对此倒也不显得多惊喜,依然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对朱由检一番拜谢,然后进言道:“陛下,有一件事情老臣不得不提醒陛下。”
“爱卿但说无妨!”
“陛下刚刚登基,现在朝野未稳,根基威望不足,而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得罪的人太多了,权柄太大了,实在不适宜再呆在朝堂之上,请陛下慎重处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孙承宗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告诉朱由检,你想向文官士绅动手,老臣能够理解,但是文官士绅之中也有才干之人,你不能一棍子全打死了。
而且杀了魏忠贤,能收割一波民心,这对陛下你树立威望可是有大有好处的。
朱由检自然知道孙承宗的意思,杀了魏忠贤固然会让自己在文官的印象中大有改变,或许他们会打呼圣君再现,皇帝万岁之类的话。
但,也紧此而已,如果自己真的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