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与林云同路的兵工厂同志,轻车熟路地从卡车上跳下。
估计以为林云还在车里睡着,他拍了拍车棚,冲里面的林云说。
而林云也猜到多半是抵达目的地了,听见声音,他立刻睁开了眼。
眼睛里半点睡意都没有,相反,还有一丝跃跃欲试的样子。
就在刚才,林云所兑换的那几张武器和装备的所有设计思路,都通过兑换的设计图纸,在他的大脑中融会贯通。
现在的林云,就是这几种武器装备的设计专家!
“这个最强装备系统果然厉害,现在,那些武器的设计思路,包括每一个细节,都在我的脑海中活灵活现。”
“哪怕是闭着眼睛,让我用手摸,也能准确地描述出每一个设计要点。”
林云对这种了解程度很是满意。
在听见兵工厂的人叫他之后,林云暂停了自己沉浸于武器设计的思路中,从卡车上跳了下来。
到底当了几年的兵,这个身体素质虽然比不了李云龙那种程度,但矫健程度比起一般老百姓,还是没得说的。
“不好意思,刚才在车上不小心睡着了。”
林云露出大学生知识分子惯有的温和笑容。
“没事没事,这路途遥远,容易睡着也是常有的事。”
边区兵工厂的厂长热情地走上前来,握住林云的手。
“你好。”
仿佛没有感觉到对方在情绪激动之下,双手无法控制的力量。
林云依然若无其事一样地笑着。
“我想先去厂里看看,武器的生产和制造过程,可以吗?”
“行行行,当然没问题,和我来吧。”
见林云如此上道,一到兵工厂,还没坐下喝杯茶,就打算开始工作。
兵工厂厂长更加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
然后一边絮絮叨叨,一边带着林云往兵工厂里走去。
“小林同志,你可不知道啊,咱们边区兵工厂,虽然说是个兵工厂。”
“可比起那些大型兵工厂,条件可是差得太远了。”
兵工厂厂长说。
这林云倒是并不陌生,而且他知道,边区兵工厂厂长,这番话中,也完全没有夸大或是加工。
抗战期间,华夏族的军队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既有全套德械装备的国军德械师,也有装备“万国牌”武器的地方杂牌军。
甚至还有在北方敌后活动,以游击战为主的,使用步枪和大刀长矛等装备作战的游击队。
而对于大部分八路而言,武器和补给,一直是个大问题。
尤其是在制定下游击战方针之后,军队数量大大增加,原本的军饷弹药,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
这个时候,华夏族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的一个特点就显现出来了——自力更生。
在这样的条件下,八路的第一批兵工厂,在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根据地诞生。
随后的日子里,兵工厂就如同雨后的春笋一般,开始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建成。
不过这些仓促兴建,以做燃眉之急的兵工厂,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因为技术水平低,所以大多数兵工厂虽然顶着“兵工厂”的名号,却根本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枪械。
只能够制作一些子弹、手榴弹、地雷之类的基本武器弹药。
而这些武器弹药,也被八路统一称作“边区造”。
“咱们边区兵工厂,就跟大多数兵工厂一样,只能生产一些子弹、手榴弹、地雷之类的武器。”
“至于枪械和火炮,那只能找巩县兵工厂这样的大兵工厂才行了。”
厂长一边带着林云巡视子弹生产车间,一边叹息着说。
林云嗯了一声,他默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厂长说得对,边区兵工厂算不得什么生产大厂,只能做一些以弹药,手榴弹为主的基本武器。
然而即便是这样,边区兵工厂所生产的武器质量,也相当差劲。
就连生产出的手榴弹,有时甚至都只能裂开两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杀伤用处。
当初提出并推行实施兵工厂计划的领导对此也颇为无奈。
但俗话说得好,有,总比没有好。
有兵工厂,战士们好歹还勉强能够自己生产枪炮弹药。
如果没有兵工厂,以他们那点微薄的军饷弹药,怕是根本无法支撑与鬼子的作战。
边区兵工厂厂长一边絮絮念叨着,一边注意到林云从刚才开始,就一直沉默不语。
想到林云来兵工厂报道之前,386旅旅长特地来点,对自己的交代,边区兵工厂厂长立刻摆出了一副有些讨好的笑容。
两只布满干裂纹路的手掌,仿佛蕴含了某种期待似地搓了搓。
“当然,这是在小林同志你来之前的情况。”
“刚才旅长已经把事情都向俺吩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