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力两口子往新宅里添家俱、电器、厨具,忙得不亦乐乎。
等忙完这些之后,杜大力请汪腊梅和孔爱珍帮自家楼上楼下、里里外外搞卫生,工钱从优。
汪腊梅知道,这是大力叔故意借名头帮衬自家。
于是在结工钱的时候,她没收杜大力的钱,说这些钱我不拿,就权当是送给您的乔迁贺礼。
杜大力暗自给汪腊梅点赞,心说这女子懂礼数,有骨气。
杜大力从建房到装修,从装修到村民参观他的新宅,一直搞得热热闹闹,始终霸占着秦家村的新闻头条。
对于这样的热闹,秦处根嗤之以鼻,心说爱装逼,遭雷劈。
你杜大力都一把年纪了,难道不懂做人做事要低调一点么。
你搞得这么张扬,让那些目前仍处在温饱线的村民咋想。
还有,你也有必要让你那个年轻的老婆收敛一点。
她每次回村穿得那么惹眼,搞得全村的老少爷们双眼看得直发呆,有碍风化。
俗话讲,人不惦记,狗还惦记呢。
当然,杜大力回村的时候,秦处根一旦与他碰面,该打的招呼还会打。
毕竟他在辈份上矮杜大力一辈,给对方一点面子,也显得自己大度不是。
杜大力准备给自家办一个乔迁之宴。
老婆方金莲说,意思意思一下就行了,不要太铺张浪费。
杜大力说,不行!
这个乔迁宴我要么不办,要么就办得风风光光。
方金莲说你真要折腾我不拦你,但你要自己掏钱,我不会拿我的钱给你烧包。
听老婆这么一说,杜大力心有不悦。
他心说这是给我俩共同的家办乔迁宴,又不是单给我杜大力个人办的,你说这样的话,讲良心么。
杜大力的这个老婆,并不是什么黄花大闺女,在嫁杜大力之前有过一段婚姻,但没有生育过。
杜大力前妻帮他生了一个女儿,离婚后女儿跟前妻生活,双方已断了来往。
杜大力虽然上了花甲之岁,但他骨子里仍非常传统,希望后妻方金莲能给自己生个一儿半女,好稳固自己与方金莲的夫妻关系。
可不知是杜大力身体不好,还是方金莲身体有问题,两人结婚共同生活三年多,方金莲的肚子纹丝不动。
老话讲,半路夫妻都是贼。
在杜大力向方金莲求婚的时候,方金莲就提出要求,要求结婚之后,杜大力一大半的财产划到自己名下。
杜大力当时也是鬼迷心窍,竟然同意了,结婚后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杜大力想着到时方金莲帮我生下孩子,我给方金莲财产,等同于给我孩子财产,肉烂都在锅里,有什么担心的呢。
但千算万算,杜大力就是没算到方金莲生不下孩子。
两人都去做了检查,而且两人的结果都正常,可方金莲就是怀不上,你能咋的。
杜大力为此郁闷了一段时间。
后来他慢慢想开了,心说这都是命,生不了就生不了吧,方金莲那么年轻,我对她好一点,她陪我了此残生也就拉倒。
老婆劝自己不要铺张浪费,也是对自己好,不愿出钱也无需和她置气。
可乔迁宴定要办好。
我杜大力在外面打拼几十年,村里谁不知我是个人物,建起这么豪华的房子,乔迁宴却办得寒寒酸酸,象什么话。
你不愿出钱,我自己出!
关于在哪里摆酒席,杜大力与方金莲出现了分歧。
村里的秦家祠堂本来很宽敞,而且有全套的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村民家里凡有红白喜事办酒席,都是在祠堂里举办。
可杜大力对老婆说,我本人姓杜,我怎么能借用秦家祠堂办我的喜事呢。
乔迁宴就在家里办,房前屋后这么宽敞,全村人来吃酒席也容得下。
当年修祠堂的时候,秦杜两个姓氏的村民闹过矛盾。
杜姓村民要求建秦杜祠堂。
而秦姓村民说,我们秦姓是村里的老姓,你们杜姓是后来的,属于外姓。
所以,祠堂当然得是秦氏祠堂。
杜姓的村民说,这都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
再说我们也不抢你们秦氏的风头,把你们的秦字放前面,我们的杜字放后面,秦杜两家百年好合,岂不更好。
秦家人又说,这关乎到血脉道统,哪能容你一个外姓掺杂进来。
如果要修,你们可以单独修你们的杜氏祠堂嘛。
双方唇枪舌剑。
最后因秦氏人口占压倒性的多数,再加上当时村上掌权的基本上都是姓秦的,所以村里的祠堂叫秦氏祠堂。
更郁闷的是,秦氏族人说,我们不介意你们用我们的祠堂,但前提是你们得我们一样,按人头捐款,谁捐谁用,不捐不得用。
这又是扎心的一刀。
但五个手指头有长有短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