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21:将文聘拢入袖中!(求收藏鲜花)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刘封听到了三人心声,不由有些诧异。

至于吗?

他心中不由有些小激动。

结果出乎了他的预料。

文聘内心的震动,他感知的一清二楚。

他的目的就是引起文聘的重视,就目前来看,是十分成功的。

必须再接再厉!

刘封心中暗暗想着,在三人注视下,继续说道:“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哪一种治国理念能最后取胜。”

“晚辈认为都有可能。”

“刘皇叔和曹孟德的理念更为先进一些,但他们的动作幅度都很小。”

“曹操还真正的付诸实际,不过也遭到了其麾下士族的强烈抵制,非武将的真正寒门庶族,鲜有能在曹操内部占据高位的。”

“至于刘皇叔,或许是因为没有一块稳固的基业之地,所以他更多流于表面的言论,暂时还不清楚,他到底准备怎么做。”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最后还是士族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士族一定会展开报复性的行动。”

“因为无论是曹操的理念,还是刘皇叔的理念,其实都让士族产生了害怕。”

“他们会制造出一种,更能保护利益的制度。”

“当然那个时候,也会更加黑暗!”

“并且这种报复性的反攻倒算,终究会崩塌的,崩塌的时候,就是整个士族阶层彻底毁灭的时候。”

“这就好比对着墙出拳,士族如果用更加扭曲的心态,为了稳固权利,重重出拳,即便暂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反噬的时候,出拳越重,疼痛感就会越强烈!”

“守旧的士族,如果不能顺应时势,跟着时势进步改变,一味只想着守住既得利益,那么最终也一定会彻底的崩塌。”

“即便一时得益,也阻挡不了整个历史不断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对待百姓分国人、野人。”

“最后发展成只要是在疆域之内,皆是国人,彻底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

“晚辈看来,其实曹操的理念和刘备的理念结合,恰合荀子,王制篇中所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也一定是未来治国理念的根基。”

“无论中间有多少波折,历史也一定会想着这个方向发展。”

“若是放在更长远来看,一定是刘备和曹操理念会胜出,士族维护传统利益的想法,即便暂时得利,最终也会失败,并且如果士族反抗的越激烈,最终士族极有可能彻底为时代所不容。”

“最终湮灭!”

“纵观历史的发展,短期看,总是在前进、倒退中反反复复,不过只要把时间放在几个朝代之间,便可以发现,历史永远都是在反复中向前进步。”

“所以长远看,一定是曹操、刘备理念胜出。”

……

刘封越说越快,也越发激动。

因为在论述中,他逐渐看透了历史草灰蛇线留下的痕迹。

三国、晋、五胡时代后。

直到唐朝,太宗继位,第一个以皇帝的身份,重新提出并且开始弘扬民水君舟思想。

虽然这些事情,他无法拿出来作为论据佐证他的话。

但也足够证明,他这番论述的正确性了。

唐太宗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受到什么事情的启发提出、弘扬这一思想理念,他不得而知。

但是他可以肯定,唐太宗定然从三国时期的这一场治国理念之争中汲取了经验!

秦王朝是制度的一个分水岭,大一统集权,取代了分封。

三国时期,则是一个关于治国理念的分水岭!

民水君舟之后。

又有人提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更进一步的理念。

然后又有了执政者与百姓,鱼与水的理念。

在这个中间,发生了九品中正制。

发生了明清时代,极端扭曲的道德枷锁束缚。

可整体而言,也就如他所说的。

短时间内,总是在前进和倒退中反反复复,可把时间线拉长来看,就都是踩着巨人的肩膀,一步步前进!

“恭喜大兄,培养出贤侄这样一个麒麟儿!”

许久的死寂后,文聘忽然羡慕,甚至有些嫉妒的看着刘泌,感慨说道。

刘封对他的问题,给出一个准确明了的判断。

但这番话却更加惊艳!

这番话,无比证明,刘封对历史的烂熟于心!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历史记载中,留下的草灰蛇线。

形成了独属于自己如此深刻的总结!

这反应的是一种天才般的能力!

读史。

浅读是要以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以及产生的结局,总结形成个体为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