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方孝孺因为不肯撰写登基诏书,被朱棣灭十族的事。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靖难!
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旨意:朝中有奸臣,藩王可起兵靖难清君侧。
朱棣就是抓住这一条,造反打出的旗号是靖难,诛杀奸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清君侧!
说白了,朱棣的意思就是,我不是造反,我是要杀奸臣。
这话肯定是假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朱棣攻下金陵后,他要当皇帝,那就必须保证靖难是正确的、正义的,哪怕是假的。
否则他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那么请问,作为名列朱棣所作奸臣榜的方孝孺,能写朱棣的登基诏书么?
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那不就是明着告诉天下人,我朱棣就是造反,我就是要夺侄儿江山!
朱棣傻呀?
书上还说,朱棣在金殿召见方孝孺,让他写登基诏书。
假设他真让方孝孺写,也就是说,朱棣还没登基。
请问金殿是什么地方?
没登基的燕王,在皇帝开朝会的金銮宝殿召见方孝孺?
他非要告诉天下人,我就是造反,我就是乱臣贼子?
五征漠北,六下西洋,编《永乐大典》,万国来朝,创大明盛世的永乐大帝,是白痴么?
如果朱棣不傻,也不是白痴,就只能说明,书上的这段记录是伪造的。
朱棣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是伪造的,那么因为方孝孺拒绝写登基诏书,而被灭十族......
请自行研究。
还有什么,徐达病重,不能吃鹅肉,朱元璋给徐达送鹅,毒死徐达。
要知道,徐达死在燕京,难不成朱元璋要从金陵送个鹅过去?
朱元璋是东北人?铁锅炖大鹅?
这种摸黑明朝的东西,满清时期茶馆里,一文钱听十段!
归根结底,方孝孺有才学,也是个忠臣,但他绝对没有后世说的那么刚烈,别说铁铉等人,就连齐泰、黄子澄都不如。
他就是个死读书,朱元璋瞧不上,后来因为跟齐泰、黄子澄关系好,被朱允炆重用的书呆子。
没本事,还想逞英雄,结果就是注定的一个字,死。
说回草庐,宋濂介绍过后,李景隆心情就有些不好,他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李景隆。
现在坐在方孝孺身边,四大水货,两人齐聚,李景隆是各种不适应。
但他不能说什么,因为宋濂也算是李景隆半个老师,他可以不给方孝孺面子,但不能不给宋濂面子。
六人谈天说地,不一会,就说到字典上。
方孝孺先是向李景隆行礼,虽然没喊老师,态度是绝对恭敬,李景隆心情好了许多,但是因为他的话,又生气了。
“《字典》确是难得的奇书,有教化万民之能,小公爷才学盖世,在下佩服,但不敢苟同。”
宋濂一愣,问道:“为何呀?”
方孝孺纯粹卖弄才学,说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为,天下百姓应该按照皇帝和大臣们的指引行事,不必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圣人认为,百姓愚蠢,才有这番言论。”
“这本《字典》却要天下百姓读书识字,明白事理,这与圣人之言相悖,用之不当,必然导致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方孝孺的话,说好听点,就是读书明理太难,百姓学不会就不要浪费时间,知道干活,知道听皇帝和官员的话就可以了。
说不好听点,那就是百姓就应该愚蠢,一旦让他们读书明理,那就会问为什么。
如果不认同官员的政令,或者朝廷旨意,还有可能造反。
说穿了,就是愚民!
方孝孺还在说,说的唾沫星子横飞,说的在座诸人全都沉下脸来。
他居然看不出,依旧是那副长辈、大哥哥的样子,对李景隆“谆谆教诲”。
李景隆实在听不下去了,说道:“闭嘴吧。”
方孝孺一愣,李景隆没打算给他留面子,继续说道:“没学明白儒家经典真意,就滚回家去,好好读书。”
“在这里胡说八道,篡改孔老夫子的话,有意思么?”
方孝孺怒了,说道:“在下虽然不敢说饱读诗书,但《论语》还是倒背如流!”
“小公爷说我不知圣贤真意,分明血口喷人!”
李景隆也看出来了,这个人读书读愚了,没读明白,还以为自己什么都懂。
“成,既然你说《论语》倒背如流,那我考考你。”
“《论语卫灵公》一篇,读过么?”
方孝孺更生气了,吼道:“你埋汰谁呢?我怎么可能没读过?”
“我还知道,《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子曰:有教无类!”
说完这句,方孝孺自己脸红了。
但这还没完,
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L6t8VKYNmXp$,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M3wIzDTU3HsnWhAC¥,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