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4章 刘伯温骂诸葛亮(求评求花..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至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继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

时有宦官曹节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刚看个开头,刘伯温和宋濂就陷进书中,无法自拔,原因无它,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太惊艳!

《三国演义》大致可分为五部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家归晋。

以描写战争为主,讲述了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其中对兵法、谋略、纵横之术,描写极为精彩。

更是将一众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写的栩栩如生!

难能可贵的是,《三国演义》把主角从《三国志》中的曹操,换成了刘备。

这种尊刘反曹的倾向,更是元末明初,整个时代,汉人对驱逐鞑虏,复兴汉室的集体诉求!

根正苗红,符合大众口味,故事又极为精彩,文笔、言辞亦可圈可点!

刘伯温和宋濂不禁赞叹,他们本以为李景隆的文学素养,就是大明的天花板。

谁知道,这位名不见经传,整天吃白食的老师侄罗贯中,比之李景隆也不遑多让!

刘伯温感慨无限,看着罗贯中,许久,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我师兄有你这个徒弟,此生足矣!”

他又看向李景隆,心想,我是真老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

然后朱棣来了,李景隆二话不说,抢过原稿《三国演义》,交给朱棣,说道:“四舅,多读几遍,对你将来带兵打仗有好处。”

朱棣接过书,疑惑问道:“大外甥,你怎么知道孤将来要带兵打仗?”

李景隆看着他,想了又想,不知道该怎么说。

征辽东、逐漠北、吞哈密、收安南,武略超汉武!

疏运河、建燕京、著永乐大典、六下西洋、万国来朝,文治盖唐宗!

不称臣、不纳供、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就是你,朱棣!

继承朱元璋的衣钵,让大明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永乐大帝!

可是现在,朱棣才14岁......

李景隆只能说道:“除了带兵打仗,你还有别的出路?”

朱棣脸色瞬间苍白,情绪愈发低落,无奈点头,说道:“是啊,孤还能有什么出路?”

不多时,郁闷的情绪烟消云散,他也被《三国演义》迷住了。

课不上,饭不吃,字典也不编,《三国演义》魔力无限,没看完,哪有心思干别的?

罗贯中等到傍晚时分,直到众人放下手稿,露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样子。

这才问道:“师叔,宋先生,您们觉得此书如何?”

宋濂说道:“此乃当世第一奇书!”

刘伯温沉着脸说道:“书是好书,但有问题,你不尊重历史!”

“隆中对,那是鲁肃和孙权的事,让你写成了诸葛亮。”

“还有啊,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根本没有这回事。”

“羽扇纶巾,赤壁周郎,硬是让你写成个气量狭小的人!”

“草船借箭虚构的,借东风虚构的,七擒孟获虚构的,历史上连孟获这个人都没有。”

“蜀汉伐中原,第一次用人失误,马谡丢街亭,你写个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那时候司马懿在防备东吴,主将是曹真!”

“第二次伐中原,也是大将军曹真拼死抵抗,断了诸葛亮粮道,他被迫退回汉中,也没有司马懿的事!”

“还有啊,明明是五伐中原,你写了六回!五丈原还摆七星阵向天借命?我都不会,他诸葛亮懂个毛啊?”

“按你这么写,诸葛亮智多几近妖!”

“小罗,你原名是不是叫诸葛吹?他是祖宗啊?你这么吹他?”

李景隆看着刘伯温说的唾沫横飞,心想,刘伯温骂诸葛亮,这特么上哪说理去?

他凑趣说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我老师,你这么写,全天下的人还以为我老师不行!”

“男人不能不行!”

刘伯温一摆手,说道:“徒儿,说归说,别一语双关!”

刘伯温吃醋了,他这么傲娇的人,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比诸葛亮强,事实上,他也确实比诸葛亮强。

结果呢,罗贯中一本《三国演义》,诸葛亮封神了!

那他还混个毛啊?

罗贯中还不高兴呢,演绎小说又不是历史,干嘛这么较真?偏偏他无法反驳,诸葛亮的神算本


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L6t8VKYNmXp$,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M3wIzDTU3HsnWhAC¥,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