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上郡,北军大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公子扶苏与将军蒙恬,驻守边塞,未有寸功,反而损兵折将,扶苏自贬至边塞,便对朕怀恨在心,日夜咒怨,多次上书对朕无端指责,身为人子而不孝,赐剑以自裁。”
啥?赐死?公子扶苏一脸懵逼,他这穿越秦国屁胡还没坐热乎呢?这就得自刎?
接受原主人的所有记忆,他自然知道这可不是拍电影演话剧,死了还可以重来。
御使宁超看了一眼失魂落魄的扶苏,嘴角微微上扬,接着念道:“大将蒙恬,不恪守臣道,亦无匡扶公子之过失,深负朕望,现一并赐死,军权暂由副将王离统帅,钦此!”
扶苏心里暗骂,穿越到这个节骨眼上,这午饭还来不及吃,就得挨刀子了,他的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旁边的蒙恬。
蒙氏一族在秦国地位崇高,祖父蒙骜原齐国人,自秦昭襄王时期来到秦国,蒙骜多次带兵攻伐韩魏赵三国,为秦国取得大量土地与城池,官拜上卿。
灭楚之战,父亲蒙武作为柱石将军王翦的副将,跟随王翦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到了蒙恬蒙毅这一辈就更不得了。
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在外统兵四处征战,蒙毅则官拜上卿,深受始皇信任,出则同车,居内则侍从始皇左右,蒙氏一族到了兄弟二人这一代才真正走上巅峰。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灾难来的悄无声息,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扶苏见到圣旨旋即自刎,而蒙恬蒙毅后来则被赵高逼死。
“还请公子与将军接旨谢恩,下官也好回去复命。”御史宁超的话很透彻,必须亲眼看着两人自裁,他才会离去。
蒙恬起身说道:“宁大人,可否让末将查验一下玺印。”
宁超将圣旨恭敬的递到蒙恬手中,蒙恬翻开圣旨查验玉玺印记,可结果却让他如遭雷击,原本魁梧挺拔的身体也忍不住的颤抖起开,玺印是真的,也等于说圣旨是真的。
“这不可能,我蒙氏一族三代忠良,陛下何故如此?”蒙恬的双手在颤抖,身体更是颤抖。
宁超一拱手,说道:“二位请自便,下官就在帐外等候。”
目送御史宁超离帐而去,蒙恬开口说道:“公子切莫行傻事,这份诏书有问题。”
扶苏点点头,他熟知历史,自然清楚沙丘之谋始末,沙丘也是有名的困龙之地,古有商纣王沙丘酒池肉林,近有赵武灵王饮恨沙丘宫,现在却是嬴政的魂归之地,以上事件,都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秦国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崛起,到秦昭襄王重用白起,再到始皇嬴政奋六世余烈一扫六合,历时135年终完成统一大业。
谁也没有想到,沙丘一变,短短三年,整个帝国便分崩离析,想到这里,他的头脑里有了清晰的脉络。
作为前世今生地地道道的秦人,大秦帝国的忠实粉丝,对于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骤然崩塌,着实令他捶胸顿脚,泣血枕戈。
如今作为历史拐点的关键性人物,他绝对不会允许大好河山葬送在赵高手里,他目前能依靠的就是蒙恬率领的北军。
扶苏拿起锋利坚韧的青铜长剑,仔细端详一番,说道:“蒙将军看此剑如何?这么好的头颅自然得配上绝世名剑,才不负此生。”
蒙恬不知所以,这都啥节骨眼了,还有心情开玩笑,说道:“公子,切不可轻生,事情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印玺虽是真的,可这道圣旨却甚是蹊跷,恐防有诈。”
他自然知道赵高假传圣旨诈死扶苏的历史典故,历史上的扶苏是个大孝子,不敢忤逆父皇旨意,不顾蒙恬劝解,毅然举剑自刎。
可如今的扶苏却两世为人,此时冷静下来,赵高李斯唯一的漏洞便是连同蒙恬一起赐死,这无疑会将这个秦军第一巨擎推向他这一边。
放下长剑,扶苏装作疑惑的说道:“圣旨与印玺都是真的,父皇恐是在给胡亥登基扫除障碍了。”
接着又说道:“整个秦国都知道,你们蒙氏一族与我亲近,而你我则是胡亥登基最大的障碍,是我连累你了。”
蒙恬想了想,说道:“公子,不对,先不论您嫡长子的身份,如果陛下想让胡亥登基,大可在这次东巡之前将您诏入咸阳宫中软禁,何必要在东巡途中下这道匪夷所思的昭命。”
蒙恬继续说道:“虽然陛下将您贬出朝廷中枢,可咱是秦国,以武立国,这又何尝不是陛下为您在军中树立威信,好为将来登基做准备。”
“更何况,以陛下的政治智慧,怎么会用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退一万步讲,以胡亥只知玩乐的性格,皇帝再喜欢他,也不可能将帝国交给他,这中间一定有诈,公子切勿行傻事。”
扶苏心中一喜,如果有蒙恬相助,那么他有把握击败赵高李斯,登基称帝,他继续说道:“那这道圣旨与玺印,又是真的,这又作何解释,如果没有父皇授意,谁敢冒着灭族的风险拟这道圣旨?除非父皇现在身处险境身不由己,或者………”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