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旱,大唐百姓大部分颗粒无收。
国库缺粮。
而如今大部分粮食掌握在七宗五姓手中。
这般情况下,若真如霸儿所说,那必将多出一大批灾民。
到那时,大唐该如何度过这次危机?
李世民正和七宗五姓不对付,不可能拉下脸去问他们借粮。
正满腹愁绪时,长孙皇后端着饭菜,笑盈盈的过来。
“尝尝这孩子的手艺。”
李世民深吸口气,点点头。
此时正是一家团圆时,那些朝政上的事,索性就先放一放。
一碗面,一盘手撕羊肉。
很简单的吃食。
李世民随意捧起面条,一口下去,味道可以。
又一口。
再来一口。
嗯?
越吃越好吃。
不出片刻,满当当的一碗面条便见了底。
长孙皇后眼睛瞪圆。
就连李世民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些时日他一直吃不下东西,如今竟吃了满满的面条,居然还有些饥饿。
李钦笑了笑,也没说什么,又盛了一碗。
“对了,那日我与杜大人前来的路上,听说你这儿每日接待四桌客人。”
李世民似是想起什么,有一没一的闲聊起来。
“你这儿的酒着实是好,怎么不想着多卖几桌?”
李钦苦笑摇头,“老李呀,你想的倒简单,且不说这酿酒成本高不说,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况且我本就不是个勤奋的人,就这样挣点小钱,足够自己过日子就好了。”
孙姨娘打趣道:“你不是还想着成亲呢?只够自己过日子可不行。”
李钦哑然,埋头扒面。
见到他这窘迫的样子,李世民和孙姨娘乐了。
见气氛稍显沉闷,长孙皇后便引些话题,“孩子,昨夜里我与二郎闲聊时,听闻你曾说长安的寒冷还长?这是为何?”
听闻此言,李世民神色瞬间变得凝重。
赶忙说道:“对,小李公子,你也知道我这做生意的,这天若是寒下去,来年恐怕又是个灾年。”
“如果小李公子说的是真,那时候买卖就难做了。”
李钦撇撇嘴,昨夜一句闲聊的话,没细说,没想到老李倒是上心了。
孺子可教也。
李钦故作神秘道:“老李,你就听我的,如果我没观察错的话,这雪马上就要大起来了。”
“老李,你听我的,屯粮,到时候饥荒遍野,朝廷必将开仓赈灾。”
“整个长安城,几近两百万人口,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以大唐现在的处境,国库的粮食是抵不过十日的。”
“到那时,粮食还是粮食嘛?”
“那是命!”
若真要他说出为啥寒冷会那么长,他哪说得出来,总不能说我穿越回来的。
这不得被当成神经病。
李世民佯装不在意,心里却属实大惊。
此话若是从朝堂上任何一个大臣口中说出,他都不会惊讶。
可偏偏是从小小的商贾口中说出国库粮食撑不过十日。
这他又是从何得知的?
李世民笑道:“哦?小李公子是如何得知国库的粮食不多的?”
李钦知道他不信,这很正常,毕竟没人敢说自己未卜先知。
但能跟杜大人同行,想必应该知道些内情。
但让人家拿钱去投资你这个靠猜的东西,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
李钦叹口气,“武德九年,突厥来犯,打仗总要钱吧?”
“贞观元年关内久雨,大片庄稼淹死,收不上税,又要赈灾,又要钱吧?”
“贞观二年,旱灾、蝗灾又要赈灾。”
“我问你老李,入不敷出,朝廷能有多少粮食?”
“你看着现在的大唐是日渐强盛,可经不起折腾了。”
李世民瞳仁悄然缩紧,这一桩桩都是事实。
只是这孩子生活在商贾市井,哪来的这些远见?
转眼一想,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真龙的儿子,到哪儿都不会是条泥鳅。
长孙皇后看出此时气氛有些凝重,身为一国之母,她自然知晓这件事的重要性。
但,很显然现在是团圆的时候。
于是便半开玩笑道:“小李公子,你这说的头头是道,屯了不少粮食吧。”
此言一出,李钦尴尬的笑了笑,“我没咋屯粮,就准备了些自家用的,还有酿酒需要的。”
李世民瞪大眼,好家伙,你搁这儿头头是道说了半天。
有着发财的路子,你自个儿倒是不赚,扔出来让我咬钩子?
李钦看出老李的幽怨,叹了口气,“老李啊,我做人讲良心的。”
“我李钦,不发国难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