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三年,正月初五,小雪。
年关刚过,天依然寒,一场小雪悄无声息笼了整座长安城。
甘露殿内,随着杜如晦的声音落定。
突地又响起一道又惊又喜的声音。
“真的是霸儿?”
只见当今圣上李世民登地站起,快步走到杜如晦面前,神色激动,仪态尽失。
杜如晦稍稍错愕,随即回过神来,语气坚定。
“千真万确。”
“且不说那少年与陛下娘娘有几分神似,就说那枚玉佩是臣当年亲督铸造的。”
“绝无认错的可能。”
听到肯定的答复,李世民心中既欢喜又愧疚。
身为一代枭雄,结果却没能保护好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让他在乱战中遗失。
所以对于观音婢和李超霸,他心里有着无比巨大的愧疚。
李世民尽量平复了一下情绪,语气中仍有无法压抑的激动。
“找到就好!找到就好!”
“霸儿现在在何处?快带我去见他。”
······
西市,永安渠,一艘渡船泊于码头。
说是渡船,其实内里暗藏乾坤。
船篷内,有两方木桌,最多也就容四人而坐。
“渡酒肆”,长安城西市赫赫有名的小酒馆,前来吃酒的客人可谓络绎不绝。
这渡酒肆的酒确实好。
缠梦酿,这酒够浓,够烈。
只是渡酒肆有个古怪的规矩,每日只接待四桌客人。
白衣少年立足船首,看着飘落的雪,怔怔出神。
“两个月了,这大唐是有些不同。”
没来由的叹了口气,李钦不禁苦笑,“团圆难,难团圆啊。”
他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精致的十佳青年,谁知一场车祸后,穿越至此。
留给他的只有一艘大点的渡船,一处宅子,还有个陷入沉睡的系统。
若只是如此李钦心里倒也能接受,前世他钻研唐朝历史,
没事也经常看一些穿越到唐朝的小说,自认为凭借记忆应能在这儿混得风生水起。
可谁知道,这唐朝跟他所认知的不太一样。
就比如说宵禁这一制度,在这里是断然没有的。
如此一来,怎能不想家。
“这年关下,不知公子何出此言啊?”
就在李钦唏嘘不已之时,他的渡酒肆前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今日的两位客人,其中一位是常客了,当朝吏部尚书杜如晦。
而另外一位身着锦绣华服,壮冠虬髯,器宇不凡。
“见过杜大人。”李钦抖了抖身上雪花,上前见礼。
“在朝为官,落地为民,小李公子无须多礼。”杜如晦悄然侧身,躲过了躬身。
此时既然已经知晓李钦的真实身份,这礼,自然不敢坦然受之。
“这位是我儿时好友老李,是一商人,最近生意不好做,我与他吃酒散心。”
李钦又行一礼。
杜如晦道:“小李公子,不知今日渡酒肆吃酒还有名额嘛?”
李钦坦然笑道:“今日渡酒肆已满四桌,不过大人与我有恩,小子岂敢有不欢迎之礼?”
“只是规矩是不能坏的。”
“我这儿正准备晚饭,若是两位大人不嫌弃,与小子我一同吃饭如何?”
杜如晦大笑,“那我们两人这可要吃白食了。”
李钦此时也被逗笑,“前些日子大人帮我渡酒肆赶走那几个无赖,小子还没来得及感谢,这顿酒权当谢礼。”
随后,李钦急忙招呼杜如晦和李世民进船就座。
在这档子期间,李世民一直在暗中打量、观察这个孩子。
只见这孩子衣冠胜雪,剑眉星眸,神采奕奕,温文尔雅。
眉眼间,真个与观音婢有几分相似,当真是翩然公子,白衣雅少年。
只见面第一眼,李世民就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孩子。
晚饭早已备好,李钦又拿出一坛酒。
“方才在船首,公子说团圆难,难团圆,如今正是新年里,不知公子何出此言?”
李世民按捺不住,刚入座便问李钦。
这位中年人,能与宰相同行,想来即便是商贾,自身地位恐怕也不低。
李钦眼神茫然,轻叹了口气,解释道:“我自记事以来便无父无母,两个月前,相依为命的仆人也因病死去。”
“这世间再无我亲人,若想团圆,恐怕只能去地下相认了。”
“只是从未见过爹娘,不知到了地下,能否认得爹娘。”
说罢,李钦微微摇头,带着些许自嘲,“团圆,难啊。”
虽然心里早有估计,但听到李钦这话。
李世民心中泛酸,有些心痛。
这孩子,十六年来就这么过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