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之下,刘伯温顿时对眼前这位胖道士肃然起敬。
原因无他。
只因半吨乃是有真才实学的高人。
直到今天,刘伯温才真正的明白了人不可貌相真正道理。
原来半吨道士早已悟透了三味,四书五经早已烂熟于心,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还通晓天文地理,乃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世外高人!
刚好刘伯温对天文地理,阴阳也非常的感兴趣。
二人闲谈甚欢!
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流连忘返,转眼之间,刘伯温已经在这个山洞之中盘桓了数日,眼看着科举的时间已经接近了。
实在是因为时间不允许,刘伯温这次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半吨道士,重新踏上了征程。
“师父,你不是喜欢他吗?为何不把他留下,而是让他离开呢?”小道童挠着小脑袋,不解的问道。
样子十分的可爱!
“他尘缘未尽,即便是师父强行把他留在这里,他也不会安心的陪着十分修行的!”胖道士意味深长的说道。
“哦……”小道童似懂非懂的说道。
说完,师徒俩目送刘伯温走出了山洞。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刘伯温从小便跟着他的师父铁冠道人学习,也算十分刻苦,也算得上饱读诗书了,转眼之间已经是寒窗苦读了十余载。
如今也算是学有所成,但是却从未有过出门闯荡的经历。
一直都在师父的羽翼下想茁壮成长。
赴京赶考,也是刘伯温第一次出门闯荡江湖。
这一次,刘伯温只身前往京都参加科举,一路上的美景,让这位年轻人饱饱的享受一番这锦绣山河!
然而美好却是短暂的。
江湖险恶,人心更加难测!
刘伯温的这一次远行注定是不平静的。
即便是平地也能卷起千尺浪,一场暴风雨已经悄然的向刘伯温慢慢的靠近了,而此时的刘伯温却还沉浸在这风景如画的梦境中。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
回眸间,这已经是刘伯温离开家的第十天。
这一日,刘伯温一如既往的继续向前行走,身边的美景千篇一律,一开始的新鲜感已然荡然无存。
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丝的厌倦之意。
此时的刘伯温心中慢慢滋生一种后悔之意。
后悔自己当初为何要拒绝父母给自己请个书童呢,若非如此自己也不会这般的无聊了。
身旁一个人都没有,独自行走这荒无人烟的官道上,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空虚寂寞冷!
是刘伯温现在真实的写照!
人呐!心里越烦,办事效率就会越低!
而且人越烦躁的时候,心里总会胡思乱想起来,当然在刘伯温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当然是他的那个和自己约定终身的小师妹苏瑾萱了。
那张俏皮且不失绝美的脸蛋时不时的浮现在刘伯温的脑海里。
“师妹!你现在在干嘛呢?是不是也在想我呢!”
刘伯温坐在一棵大树之下,稍作休息,看着前方一脸茫然的说道。
说着说着,刘伯温便回忆起与小师妹独处的日子,那快乐且充满爱意的时光不知道比现在自己的处境要好多少倍。
当然,刘伯温想起不仅仅只有他的小师妹,还有他那老实本分的双亲,以及那位严厉的恩师。
每当想起身恩师的话,刘伯温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即便是前路多么的寂寞,多么的危险,他刘伯温也不能停止脚步。
跪着也要走下去!
咕噜噜……
日落西山,某人的肚子已经发出了抗议之声。
原来,刘伯温带来的干粮已经消耗殆尽,这一天他基本上什么也没吃。
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要是再找不到人家,刘伯温就真的交代在这里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天无绝人之路!忽然,一束希望的灯光映入了刘伯温的眼帘。
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的半山腰上,豁然亮着几盏灯,房前的矗立着一根长杆,长杆上挂着招引旅客的幡子。
幡子上“龙门客栈”四个大字显得格外的醒目。
这个幡子仿佛就像一个仙女的手,不断的向刘伯温招手。
人困马乏,饥肠辘辘。
刘伯温来不及多想,迈开他一比五的大长腿,快速的奔赴向龙门客栈。
人还没到,只见一名伙计打扮的年轻人,一袭粗布青衣,肩上披着一块抹布一样的东西,亲切的上前迎接道:“客官吃饭还是住店啊?”
“本店童叟无欺,成立至今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了!”
“您别看这店规模不大,但是在我们这里你能吃到外面都吃不到的美味,要不要进去试试啊?”
“好一口伶牙俐齿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