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九.从燕然勒石说起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托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福,“封狼居胥”四个字被人们印在了脑子里,成为汉人大败匈奴的标志性词汇,霍去病的名字也被人们牢牢记住。殊不知在东汉还有一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燕然勒石”大胜仗,而恰恰是这一仗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正是燕然勒石以后匈奴开始走向颓败,最终西迁,在亚洲的版图中彻底消失。而这一系列成就应当归功于两个人——窦宪与班超。

要想把这段历史弄清楚,话还得从汉武帝说起。

说句话心里话,虽然不少人心目中汉武帝是个大英雄,但我对这个刘彻实在没有什么好感!好大喜功,滥杀大臣,听信小人谗言,活活逼死自己儿子,为了泡沫繁荣去打匈奴,搞得劳民伤财,还把“天人感应”搬到了政治高度,给后人造成不少麻烦。

我觉得他应该与朱元璋这号人物放在一起,是没有资格与嬴政、李世民、赵匡胤排在一起的。与他相比,刘秀、曹操、玄烨都出色得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过是毛主席诗词里的一句话,既然是写词就难免要注意对仗和韵脚。试想我们的主席要是吟出“秦皇光武唐宗宋祖”那就对不上朝代了;吟出“秦皇清祖唐宗宋祖”岂不把朝代顺序颠倒了;而“秦皇魏武唐宗宋祖”我们的曹大白脸那时候还没被人们认同。所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成了最好的搭配。

单论诗词气魄和炼字的功夫,毛主席绝对称得起一代大诗人。这样有气魄而又不失文采的诗句,恐怕也只有曹操、李白、苏轼、辛弃疾和毛**了!好像又扯远了……

话拉回来,汉武帝用卫青、霍去病跟匈奴苦苦打了半辈子,结果却是劳民伤财、百姓痛苦。这个心比天高的人终于在逼死自己的儿子以后脑子变得清醒起来,颁布《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在统治上过于极端、过于严酷的错误,并且结束了对匈奴的战争。此时两大民族都已经疲惫不堪,庆幸这样的敌对终于有了结果。

可是在西汉和新莽结束以后,中原步入了群雄割据的大动乱,匈奴变得不安份,开始支持援助内地的分裂势力卢芳。东汉建立伊始,刘秀专心于统一事业,所以对匈奴采取宽让态度,所以卢芳是叛了又降,降了又逃。可是匈奴人却是你退我进登鼻子上脸的,干脆迁入了幽并二州,并且不断骚扰上党、扶风、天水、上谷、中山这几个郡,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这几个郡了:西到凉州,东到幽州,中间是并州,也就是说匈奴已经完全逼近了东汉的北部边境,战争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天灾帮了大汉。匈奴地区遭受了连年的旱灾和蝗灾,草木尽枯,赤地千里,人畜饥疫,死耗大半。人说白了也是动物,饿到一定的程度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去争!去抢!去从别人嘴里夺!你想想,现在马路上停辆汽车,仪表盘上要是有一个包,总有人敢打破玻璃去偷。为什么?饿到一定份儿上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

匈奴内部这次为了活命起内讧,而东边的乌桓人也来趁火打劫。最终的结果就是,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自号单于,带着八个部族归顺了东汉。这里需要说的是,我查了查相关书籍,这个日逐王比在历史上也称呼韩邪单于,这与西汉的那个称号一样,据说他就是那个呼韩邪单于的孙子。至于他之所以再次使用祖父单于名号就是要表现一种姿态,意思是要像祖父一样“依汉得安”。

从此,内附的这一部分叫南匈奴,而仍然占有旧地的叫北匈奴。不用我说你们也猜得到,北匈奴才是正真凶悍的匈奴主力。南匈奴内附后定居生活,从事农耕,日益向内地迁徙,后来基本汉化了。可是北匈奴却渡过了困难时期,部族日渐恢复,又强大了起来。说到这儿咱们该咱们的第一位大英雄窦宪登场了。

前面说了窦宪是东汉第一个做大的外戚人物,其实开始时他却凶不起来。他的几个长辈包括父亲都在刘秀剪除外戚势力的运动中被杀了,他妹妹虽是汉章帝的皇后却奈何不得那个咄咄逼人的丈夫,所以他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后来汉章帝死了,可情况也没好多少,他因为忤怒太后姐姐被监禁在宫中。

万般无奈,窦宪为了将功赎罪请求出击匈奴。我不知道她姐姐是怎么想的,结果是我们这位窦国舅与他的副手耿秉仅仅每人带了四千士兵就杀出了关外。虽然匈奴因为内乱衰弱了些许,但要知道,他们是在敌人的地盘上挑衅,而除去这八千主力军,配合其行动的南匈奴、杂胡全加在一起总共也不过两万多人。要知道当初卫青、霍去病出关时仅主力军就有十万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