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一章:没钱寸步难行啊!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三十一章:没钱寸步难行啊!

“父皇,儿臣所言,一点也不夸张。”

“普天之下,人有尊卑贵贱之分。千百年来,士、农、工、商四类人,彼此间界限分明,难以逾越。”

“父皇可知,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可以把这四类阶层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吗?”

朱标问道。

朱元璋思索一阵,给出了答案:“非教育不可。”

朱标又说:“千百年来,教育和知识往往为士大夫和贵族门阀所垄断,由此百姓处于蒙昧之中,难以启智。”

“到了我大明一朝,虽然寒门子弟可以参加科举,但其中真正受益者,终究还是少数。”

“商贾和工匠身份低下,再加上朝廷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如此一来,获取教育的途径就更少了。”

“所以,儿臣才想到改革科举,让大明子民,都能因教育而开智。国家才能因此走向富强!”

“父皇,教育才是兴国之本啊!”

朱标虽然很想说科教兴国,但这年头科学技术还没有引起重视,他老爹未必明白这一点。

但教育就完全不同了,朱元璋出身贫农,他比历史上任何一位君王都要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朱元璋听完,顿时龙颜大悦,笑道:“标儿,看来你比咱想得还要远啊!”

“不愧是咱的好儿子!大明江山交给你,咱日后也放心了!”

朱标有些哭笑不得,他老爹怎么总想着传江山啊?

难道皇帝宝座烫屁股?

“标儿,刚才你提到了士农工商四类人,咱问你一个事,你可得如实交代。”

“父皇请讲。”

“咱这的大明朝刚立国不久,国祚未稳,士农工商四类人,朝廷一个也不能忽视。咱问你,你若是当了皇帝,打算如何治理这些子民?”

朱标说:“士农工商四类人,士族阶级最难应付,上至朝廷重臣,下到贵族世家,都有这些人的影子。”

“就目前来说,商贾们反倒是最好处理的一批人。现在的政策协商会,不就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吗?”

“以往历代历朝,无一采用的不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可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强如大汉盛唐,也不过延续了两百多年.......”

朱标这几句话,顿时让朱元璋陷入沉思中。

自秦皇一统天下后,千百年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可是没有一个王朝,能运行超过两百年的时间!

朱元璋想不明白,在他之后的帝王也想不明白,他们受限于时代的目光,难以认知到这一点。

但,朱标很清楚。

根本原因,就在于阶级固化!

王朝存在的越久,士大夫和贵族阶级把控和垄断的社会资源越多。

这么一来,剩下的三个阶级,就会陷入资源枯竭中。

这就是为什么封建王朝末期,各种起义造反层出不穷的原因。

所以,朱标的想法就是,打穿阶级固化,让阶级之间,流通起来!

“父皇,如果农民、商贾和工匠也获得了和士大夫一样的教育资源,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朱标忽然问了一句。

朱元璋何其聪明,很快就反应过来:“长此以往,士农工商四类人,彼此间将成为竞争对手!”

“而皇族却可以周旋其中,牵制四个阶层的斗争......”

朱标的想法,完美的阐释了斗争和矛盾的本质。

封建王朝为什么活不过三百年?

因为三百年内,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就会积累到极点,就会爆发不可调和的斗争。

现在,解决的方法来了——朱标把原本两类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平均分摊到四类人里面......

资源平摊给你们,要打架你们去打,跟皇族没关系,皇族只负责分配资源!

最后,朱标总结道:“所以,要改变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构,就非得从科举改革开始不可!”

“父皇,我们现在赋予商人一些权力,这完全开了千百年来的先河!”

他顿了顿,又说:“我们现在既然给了商人们一些权力,为什么不能给农民和工匠一些权力呢?”

朱元璋听完,身躯一震,沉思良久,恍然大悟道:“吾儿真有治国不世之才!咱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朱标谦虚道:“父皇过誉了,毕竟虎父无犬子嘛。”

朱元璋哈哈大笑:“这话咱爱听。”

“不过还有一件事,咱得提醒标儿......标儿的想法虽然妙得很,可要实现你说的一切,都要钱啊!”

“朝廷根本拿不出更多的钱,让更多人获得教育!”

归根到底,国家缺钱,什么事也办不了。

尤其是现在大明才刚刚立国,岁收本来就少得可怜,再加上边关天天打仗,那烧钱的速度,简直难以想象


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L6t8VKYNmXp$,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M3wIzDTU3HsnWhAC¥,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