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全城震动「10更」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告示一经发出,陈国全城震动。

贾诩最近一段时间忙的是脚跟不着地,整个府衙都没几个办公人员,几十万人登记,就全指着他们录入信息。

焦头烂额都不足以形容贾诩的现状。

府衙,办事处。

门外是排成数里的长龙,从早到晚的喧嚣声,听得人心烦意乱,脑袋一片嗡鸣。

乐进派了一支二十人的带甲之士,挎着刀在现场维持秩序。

门内,

墙壁上一块红布,中间站着一个不知所措,一脸窘态的泥腿子。

“把头发撩起来,别遮住脸。”

“后面的人都听清楚了,进屋之前把头发撩起来,别遮住自己的脸,还有,帽子摘下来,再不遵从命令,给我滚到后边从新排队。”说话之人是继任骆俊的国相关弃,因为认字,受曹昂征召,时任主记一职。

曹昂为陈国太守,贾诩担任长史,幕府中最高佐官,乐进担任都尉,统管军事,牛金设农都尉。

关弃手里拿着一个傻瓜照相机,对准站在红布面前的泥腿子,咔擦摁下拍照键。

听到‘咔擦’声,拍照的那个泥腿子吓的浑身直哆嗦,灵魂都在颤栗。

关弃一看照片上的这家伙眯了眼,顿时大发雷霆,“给我滚到后面重新排队,你躲什么,说了多少遍不许闭眼不许闭眼,非是不听。给我滚!”

“下一个。”

拍好了照片,便有人拿着照片带着来人去找一旁贾诩。

全身照。

贾诩盘问一番,名字,地址,出生年月。

一边询问,一边拿着曹昂特地给他买的钢笔,唰唰在照片后面的留白处写上姓名,性别,出生,住址,以及一串号码。

最后再啪的一下,盖上公章。

一式两份。

这就是简单的身份证。

一份留存,一份让持有身份证的人拿绳子拴脖子上。

武营。

乐进,牛金这边也是人山人海,来应招之人多不胜数。

下到七八岁的小孩儿,上到五六十岁,晒的跟鱼干似的小老头,都想入伍分田地。

这年头啊!

命不值钱,只要能换粮,怎么着都成,更别说一人参军,全家分田地了。

战死能分到更多田地。

所以到场的老头老太太多不胜数,一眼望去全是瘦巴巴的老头,老太太。

曹昂特地安排了一批大嗓门的人,在张贴的告示前边宣读,条件说的很清楚,只要十八周岁到三十五周岁的青壮。

架不住这些老东西抱着一线希望跑过来凑热闹。

乐进打眼一扫,青壮也不少,就是……大部分人都瘦巴巴的,浑身没二两肉,头发枯黄,皮肤黢黑,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长得跟四五十岁的小老头似的。

没办法,只能矮个子里拔将军。

“超过年龄者退后,十八周岁到三十五周岁之间,到前面来。”

“你,你,你,还有你,你们几个过来。”乐进遴选出一批小年轻。

“有没有登记身份?”

“你带他们去登记,其余人在这边站着。”

贾诩忙着登记在册,好计算陈国人口。

牛金,乐进忙着招募,扩建新军。

曹昂也没闲着。

晚上和邹夫人腻歪,白天则带着几个亲卫满世界跑。

城墙,武营,府衙,民舍,城外田地,河流……几天下来后,一花一草,了然于心。

在曹昂进入陈国的第二十七天,随着一项政令颁发,全城百姓再一次轰动。

曹昂欲重新规划陈国,将原有的城墙作为内城。

在城外,以奎河为界,做护城河用,重新修筑南城墙。

北城墙向后拓展二十里,以古黄河为界,造北城墙。

东西两座城墙同样拓宽二十里,在东边群山之中设‘镇山阁’,西边开阔地置玄歌门。

宽一丈八尺,高两丈三,周长一百里。

如此雄俊的一座城墙,哪怕放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也是一座巨大的工程。

通常情况下,搁在汉朝这样的年代,哪怕调动全城几十万人共同参与,最少也要十年八年才能竣工。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曹昂一边带着一群人实地勘察,规划,用石灰在地上划好线,将整座城墙划分为几个项目,以便同时进行挖掘地基,填满山石,最后再建设。

另一边,曹昂画了几张图纸,召集全城的能工巧匠,命他们打造一千多辆板车。

没错,就是板车,这个跨越时代的农具。

另一方面,曹昂让乐进,牛金他们招募的一万新军,早上训练刺杀术。

所谓刺杀术就一招,突刺!

这一万大军,曹昂给他们装备的兵器也是跨越时代的长枪和标枪两种兵器。

第一排设盾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