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 三次极具代表性的东方..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四十三章三次极具代表性的东方文化西传【两章合一章,求评价票,求一切!】

“除了北匈奴西迁,华夏文明西传的代表性事件还有西突厥人西迁,以及蒙古西征!”

“对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对突厥人都不会陌生。”

“因为这个民族很会搞事情,很高调,是一个战斗民族。”

“同样,简要说一下这个民族的兴衰过往。”

“史料记载,突厥兴起时,土门可汗弟室点密西征,役属西域铁勒各部、葛逻禄、拔悉密等诸部。室点密先是联合波斯消灭了白匈奴,以后又同拜占庭结盟,进攻波斯。”

“583年东西突厥分裂,西突厥射匮可汗广开疆土,东起今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

“弟统叶护可汗把汗庭迁到石国,即今天的乌滋别克塔什干北面的千泉,派吐屯驻西域各国,收敛征赋,控制丝绸之路,极盛势力范围东起敦煌,西尽里海,这是西突厥最强盛的时期。”

“贞观初年,统叶护被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争立。”

“651年,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在双河,即如今欣疆博乐、温泉一带,以及千泉,总领十姓部落,控制西域各国,进攻唐朝的庭州等地。”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二年,西突厥咥利失可汗分其国为十部。”

“每部命一人统辖,赐箭一支,号为十箭。”

“亦称“十设”、“十姓部落”。”

“所谓十姓也。”

“十姓分为左厢五啜和右厢五俟斤。”

“左厢号五咄陆,置五大啜。”

“五啜者:一曰处木昆律,二曰胡陆屋阙,三曰摄舍提敦,四曰突骑施贺鲁施,五曰鼠尼施处半。”

“其中处木昆、突骑施、鼠尼施最强,天宝以后,皆降附于吐蕃。”

“右厢号五弩失毕,置五大俟斤。”

“五俟斤者:一曰阿悉结阙,二曰哥施阙,三曰拔塞干敦沙钵,四曰阿悉结泥孰,五曰阿舒虚半。”

“后来一直到公元657年,唐朝派苏定方等征讨西域,俘获贺鲁,西突厥灭亡。”

“但部分西突厥部落因不服唐朝的管制,举族西迁。”

“按照西方历史的相关记载,西迁的西突厥人为了躲避华夏唐朝兵马的追击,继续向西发展,而且越走越远,一直到咸海。”

“咸海有两条河流注入,北边的是锡尔河,华夏唐代以前称为药杀水,南边的是阿姆河,唐以前称为乌浒水。”

“起初西突厥人在锡尔河以北居住。”

“锡尔河以南属于农耕社会,是粟特人居住的地方,慢慢地突厥人越过了锡尔河,有的自愿充当波斯萨曼王朝的奴隶兵,也有的被贩卖为依朗语定居者的家奴。”

“西突厥人又到了阿姆河之南,进入了波斯人的世界,逐步接近当时依斯兰世界的中心,也就是巴格达。”

“自此以后,西突厥人从从叶尼塞河到多瑙河,从小公国到大帝国,即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整个西亚,整个欧洲,最为强大的奥斯曼土耳骑帝国。”

“一直到十八世纪,奥斯曼土耳骑帝国从欧洲第一强国变为欧洲病夫,逐渐败亡!”

“同样暂且不论,西方对相关历史记载,是否带有有色眼睛,是否添加了自己的主观想法。”

“我们继续只看毋庸置疑的部分。”

“即,西突厥先是与华夏隋朝,以及唐朝争锋,最后被华夏唐朝攻灭,东突厥臣服,西突厥西迁。”

“西迁的西突厥,从中亚,到西亚,再到欧洲,并建立起欧洲第一强国的奥斯曼土耳骑帝国,一直到十八世纪才逐渐败亡!”

“先前已经讲过的理论,便不再重复赘述。”

“毫无疑问,西迁的西突厥人相较于当时中亚,西亚,欧洲的各国,依然更加强大。”

“而弱国总是会向强国学习,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

“所以,西突厥人西迁是再一次将东方文化向西方传播。”

“这是第二次东方文化向西方文化传播!”

“蒙古西征就更不用说。”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历史,对于蒙古西征几乎都是这样记载。”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

“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国,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依拉克、依朗、阴度等地,并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础。”

“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饿罗斯、匈丫利、波蓝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

“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力亚、唉及、依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