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39、比历史上早三年竣工的郑国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距离太后赵姬出殡,已经过去了两天,

但是咸阳城的百姓至今还对那一日在午门外,两千颗血肉淋漓的人头滚滚落地的画面记忆犹新,

此事也已经在秦国各州郡遍地传开,老秦人听后无不拍手叫快,

秦王嬴政也由此大收一批民心。

……

三月十五日,

咸阳城,朝阳殿,

嬴政召开了自亲政以来的第二次朝会。

奉常府的官员出列,向嬴政汇报道

“大王,太后已经在雍城安葬完毕,奉常大人与宗正大人正在赶回朝的路上,命我先来告知大王。”

“孤知道了。”

奉常府的官员退下之后,

治粟内史又出列,向嬴政汇报秦国倾尽国力正在修筑,并且已经动工七年之久的一条水利大工程的情况,

“大王,郑国送来捷报,横跨三郡之地,造福百万秦民的水渠耗时七年之久,终于将要竣工,他希望大王届时可以前去剪彩。”

听闻此消息,嬴政也是异常高兴,第一次在这朝阳殿上发出哈哈大笑。

百官同样为之喝彩。

“恭喜大王,此等造福后世千千万万代子孙的伟业建成,是大王之福,也是我大秦之福。”

“为大王贺,为秦国贺,也为郑国贺,臣请柬大王为功臣郑国加官进爵。”

“不妥,郑国乃外臣,老臣以为可以许以他金银珠宝,也可以许以他美人奴隶,唯独不能加官进爵。”

“使君此言差异,郑国是外臣不假,但那是之前,这七年,难道还不足以表明郑国对我大秦的忠心?”

以上是文臣们的讨论,

而武将们讨论的话题是——

“太好了,水渠竣工,今后我大秦可以全力讨伐关外六国,而无后顾之忧矣。”

“数十万修筑水渠的民夫可以再次披上战袍,化作最英勇的战士,是时候告诉六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秦国大军,又回来了。”

“哈哈哈,他们确实该为这次乱咸阳而付出代价。”

“……”

嬴政安静的听了会殿上百官的声音,一扫多日颇为郁结的心情。

见差不多了,伸出手,让他们停止争论,

然后对治粟内史道:“传孤命令,拨丝绸千匹,黄金万两,先赐予郑国,并告诉他,水渠剪彩之日,孤一定亲自到场。”

“臣代郑国,谢过大王恩赐。”

接下来,嬴政又在大殿上处理了一些州郡呈上来的问题,

期间,又与嬴氏宗亲闹了一些不愉快,

当然了,吃瘪的无疑是嬴氏宗亲,

眼见着朝会进入尾声,嬴政命人把夏祖太后请到了大殿上,坐在了自己的左手边,

就是当初赵姬坐的位置。

夏祖太后中途才被请来,这事原本就透露着一丝诡异,

当晚因为嬴政下令封锁了消息,所以义和宫遇刺,还没有在朝野传开,

但当日章台宫那么多人,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站在这大殿上的百官多少还是听到了一些传闻,

加上现在嬴政的脸上不再出现笑容,百官跟着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各自心里都清楚,暴风雨又要来了。

“众卿可能还不知道,就在太后出殡的前夜,祖母太后的义和宫中遭遇了刺客。”

“为了保证太后顺利出殡,也为了避免造成人心惶惶,孤将此事隐瞒了下来,”

“眼下太后已经安葬,乱孤咸阳的余孽也尽数伏诛,孤觉得众卿也该知道这个消息了。”

殿上大臣左右对视一眼,纷纷跪拜下地。

“臣等惭愧,望夏祖太后圣安。”

“臣等惭愧,望夏祖太后圣安。”

“臣等惭愧,望夏祖太后圣安。”

三声过后,百官还跪在地上,

而第一次面对这种阵仗的夏祖太后慌了神,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把目光望向嬴政,

嬴政对其点了点头,代为说道

“众卿的心意,孤代祖母太后收下了,都起来吧。”

“谢夏祖太后,谢大王。”

百官起身。

与此同时,嬴政朝大殿外面喊了一句:

“带刺客上殿。”

于是乎,早已经被蒙毅命人押到朝阳殿外的阳泉君芈宸被两个宫卫押着走进朝阳殿。

百官回头一看,发现这个刺客竟是阳泉君芈宸,心头都是一惊。

接着,大殿上传来百官窃窃私语的声音,

阳泉君芈宸被押到大殿前方跪下,嬴政对百官喊了一声:“禁言。”

原本叽叽喳喳的朝阳殿立马便落针可闻。

嬴政问跪在地上的阳泉君芈宸,“大胆芈宸,你可知罪?”

芈宸这两日受了不少皮肉之苦,早已经伏罪。

“芈宸知罪,当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