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0分。
语文考试正式开始。
高中语文考试试卷,分为4个类型的题目,分别是:
一:现代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三:语言文字运用;
四:作文。
。
潘必睿拿到试卷那之后,就开始答题,虽然对于高中语文他没有复习,不过影响也不是很大。
说实在的,语文一般并不是拉开各位学生考试分数的一门学科。
要说语文中比较拉开题目分数的,那就是古代诗文阅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很快,潘必睿就做到了古代诗文阅读。
在看到,名篇名句默写的时候,就有些无奈了。
【《皱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表现力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共占地极广且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何必呢,出这么偏的古诗词默写,这不是诚心为难人么?
好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么优美的古诗词不考,偏偏考这些偏僻的古诗文,单纯的就是为了为难学生啊。
叹了一口气。
有些无奈的留下空白,潘必睿继续做题。
让潘必睿有些庆幸的是,这一次的文言文他既然还是有些熟悉的,《六国论》。
当初就是单纯的喜欢这一片词的其实磅礴,所以将其背了下来。
其大致的内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其中的‘丧’视为合意?
问: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其中以的用法有很多,请写出3点以的用法。
问:翻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问:....
将文言文阅读了一遍之后,潘必睿就开始答题,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对于作为,他没想要高分,但是只要不背题,得非常低的分数一般也不会发生。
排比、论点论据、名言名句,能用的都用上,一顿犀利的操作,一片800字的作文就已经搞定了。
伸了个懒腰,潘必睿看了看时间,只剩下不到5分钟,也懒得检查,直接就交卷。
........................................................
下午。
台上,监考的仍然是班主任陈家庆。
作为数学老师,他不禁的絮叨着:“这一次的题目是我们学校几个数学老师出的,题目可能偏难,也有很多的陷阱,大家做题的时候要细心、仔细、再仔细。”
听到题目偏难,班里的同学不仅的唉声叹气。
潘必睿虽然对于数学他是最有自信的,不过也没有大意。
在接到数学试卷后,潘必睿先是花了一分钟看了一下题目,先了解一些题目类型,做到心中有数。
看完了所有题目类型后,潘必睿提起笔准备答题。
既然考试题目是学校出的,肯定会比一般的高考题目的难度大一点的。
第一大题选择题,第一题,就是单纯的集合题目,这是送分题啊。
第二题,数列题,虽然需要列几个数学公式,说白了也是送分题。
第三题选c,第四题选B,第五题A......
“似乎没有什么难度啊。”
非常轻松的写完选择题之后,潘必睿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试卷,这似乎没有难度。
选择题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填空题。
【已知集合A={x|(x+2)(x-3)0},B={-1,0,1,2,3}则A∩B等于:】
emmmm.......
“A∩B是{-1,0,1,2},又是送分题。”
没有丝毫犹豫的,潘必睿写出了答案。
填空题跟选择题一样,他也没有丝毫阻碍的就填写完毕。
“既然陈佳庆说这一次的题目偏难,那么一定在后面的大题上。”
这样想着,潘必睿摩拳擦掌,准备一场硬仗。
然而......
出乎潘必睿意料的是,所有的答题也似乎没有什么难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