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手下的副将,我姓李,你可以叫我老李。”
李世民眼下刚吃了败仗,而且现在的处境还不安全。
所以就隐瞒了自己的身份。
“既然是朝廷派来的,怎么还会被反贼打败呢?我记得罗艺的实力并不强啊!”
孙然随口这么一说,李世民听了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因为反贼早有准备,以逸待劳,所以我这先头不对才吃了亏。”
李世民尴尬地解释了一下,然后又自信地补充道:“等尉迟将军大军开到,反贼必败无疑!”
孙然不以为然地随口说道:“其实吧,我觉得都是当今陛下的错,才有你今天这场败仗。”
“呃?你在说什么!?”
李世民顿时懵了,这小子是在指责自己?
古往今来。
任何帝王对于造反都是无法容忍的。
李世民也是一样。
特别是在他登基还没几个月的时候。
因为李世民的皇位得来不正,所以他心底也一直很介意这点。
罗艺进入豳州之后,公然提出要为前太子李建成伸冤。
这是在质疑李世民的帝位和尊严。
所以李世民在得知罗艺造反的消息时,立马就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
但李世民怎么也想不到。
在这山野之中,居然有一个小少年说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见老李惊讶的样子,孙然接着说道:“其实罗艺造反根本就成不了气候,朝廷不出兵还好,出兵反而会适得其反。”
“什么???”
“小兄弟,你为什么会觉得罗艺成不了气候呢?”
李世民顿时对孙然的说法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很想听听民间百姓对此次战争的看法。
“老李你想啊,罗艺是靠假传圣旨才顺利进入豳州城的,他都造反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李世民摇头问道:“为什么?”
“因为他在军中的威望不高,天节军大多还是听命于当今陛下的。”
“所以他只有靠假传圣旨这种手段才能骗大军南下。”
“唔......好像有些道理。”
李世民听了,头点地跟捣药似的。
“那你为何说当今陛下太过心急,出兵反而适得其反呢?”
即便李世民认可刚才孙然所说的话,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快速出兵有什么不对。
“你想啊,如果当今陛下不急着发兵,那些被罗艺骗了的军士明白过来自己被骗之后就会奋起反抗。”
“但是现在,这些将士前脚刚进入豳州,后脚朝廷的兵马就到了,他们都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扣上了造反的帽子。”
“既然已经有了越轨的举动,这些将士自然是有口难辩,无路可退。反正横竖都是死,他们只能被迫选在站在罗艺那边,抵抗朝廷的大军。”
孙然越说越起劲,不时还转过头问道:“老李,你觉得我说的对是不对?”
“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李世民猛地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心里那个悔啊。
假如自己当初耐住性子等个几天,罗艺就会被内部势力所击败,根本不需要劳师动众。
只怪自己当时太过心急,带着三千玄甲军星夜奔驰,
才会在豳州城外中了罗艺的伏击,导致大败。
这三千玄甲军是大唐精锐之中的精锐,现在却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而全军覆没。
想到这里,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情绪也是十分沮丧。
“老李,你怎么了?”
孙然见李世民一个劲地拍自己脑袋,怕他有什么想不开,于是又开解道。
“其实吧,现如今大唐局势一统,国力日臻强大。”
“而且当今陛下又是难得的明君贤主,手下的将军和大臣也都不是等闲之辈。”
“罗艺在此时造反,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孙然的前世是个历史迷,对唐朝的历史还是熟知一些的,他知道罗艺成不了事,所以才会这么说。
李世民一听,眼里顿时闪烁着泪花。
“你刚才说当今陛下是难得一见的圣明贤德?”
孙然这番话就像冬日里的一股暖流,听得李世民的心里暖暖的。
平日里一帮大臣天天在围着他贤君、明君什么的,他都不以为然。
但是这样的评价出自一个普通的民间百姓之口,李世民自然感到非常受用。
李世民向来爱惜人才。
今天遇到了孙然这样的年轻人才,岂能让他就这样浪费在这深山之中。
李世民在心中暗暗盘算。
等大军剿灭罗艺之后,他一定要把孙然带回长安城好好培养。
说不定将来能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才。
等等!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