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符水下肚。
李逸拉的差点去见汉灵帝。
好在只是腹泻,并没有其它的不良反应、
傍晚日落时分,迎来了饭点。
李逸差点落泪。
三国时期跟后世不同,这个时代只有两餐。
白天一顿晚上一顿。
正堂内,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借着油灯吃饭。
主位上坐着精神抖擞的老爷子李仁,旁边是他的发妻王氏,老太太与李仁的年纪差不多,一身洗的发白的衣服,显得很是整洁。
老太太的下手边坐着的是李逸的三叔李华一家,三叔长得白白净净,身上穿着与屋内众人格格不入的儒袍。
为啥不一样?因为人家是读春秋的!
在这村里村外可是个体面人。
提起老李家的李华,村里谁不竖起个大拇指。
这个食不果腹的年代,能读上书,那简直了。
就连他妻子,也就是李逸的三婶也沾了光。
身上穿着的也是一众妇人中最好的布料做的衣裳,身旁坐着一对儿女的衣服也是比李逸好了不少。
李仁身旁就是李逸的二叔李显一家了,除却李逸之外,李显还有一个儿子李泰,比他大了一岁。
两两一对比,就能看出来这个家的状态。
李显,妥妥的出苦大力的人物。
李华,读书人,十指不沾阳春水,跟大姑娘似的。
虽说是个读书人,但是李逸来了这一个多月,真没发现三叔有多少读书人的气质。
尤其是动不动就吟诵自己逛青楼创作的一首名为被窝里的大风诗。
更是让李逸有种日狗的感觉。
大风起兮裙飞扬,扶腰直撞兮猛摇床。
三百回合兮杀四方。
我他吗直呼内行!
当时三叔吟出这首诗的时候,李逸当场就给跪了。
不愧是你!我的好三叔!
更吓人的是李仁老爷子,听到这首诗简直乐坏了。
逢人就跟人显摆自己儿子是鬼才,瞧瞧这诗做的。
里面全是大学问哩。
李逸还能说什么,只能拍手叫好。
三国作诗第一人,我愿称你为最强!
众人落座后,老爷子动筷子了,其它人才敢动手。
桌上除了蒸饼,就是两个没有多少油水的野菜。
就着碗里的米糊糊,李逸吃了一个蒸饼。
来了一个多月,吃的还是有些不习惯。
但总比饿死好。
饭桌上,老爷子忽然看着李华问道:“老三,汝准备何时动身?”
“回父亲!”李华放下碗筷,似模似样的拱手道:“孩儿准备后日出发!”
“这如何使得!”老太太闻言顿时急了:“外面不太平,出哪门子远门噢!”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老爷子闻言瞪了老太太一眼,不悦道:“老三在家能有什么出息。”
“只有出门游学才能将来有一番成就!”
说着,老爷子的老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看着李华问道:“我儿心中可有什么打算?”
李华见父亲问起自己的打算。
顿时就来了劲了。
“父亲!”
李华拱手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各路诸侯纷纷起势!”
“儿想先拜访一位名士之后再前往酸枣县一探究竟,择一明主而事,为其出谋划策,匡扶大汉!”
游学?
择主而事?
为其出谋划策?
匡扶大汉?
李逸一听这话手里的筷子都惊掉了。
我靠,三叔心比天高啊!
竟然有成为谋士的远大志向。
身为后世的自己,都没敢往这方面想。
不愧是你,我的好三叔。
果然是能作诗的男人,志向当真不差!
等等!
想到这李逸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三叔远游是为了选明主,而且要去的地方是酸枣县。
要知道此时的酸枣会盟,可是足足聚集了十八路诸侯啊。
自己可是对三国历史门清。
这会不会是个机会?
这可是乱世啊!
自己文不成武不就的,不抱个大腿,怎么让自己,嗯,让这一大家子好好的活下去。
“那个!”
李逸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有些尴尬道:“三叔,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去酸枣啊!”
“我想看打战!”
“去去去!”
谁成想李华闻言直接挥手拒绝。
“你一个毛头小子大字不识一个,跟着瞎掺和什么?”
我擦!
李逸看着三叔眼中那抹不屑,头皮顿时麻了。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