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口口声声说安国军剥夺权贵和士人的免税权是要至你们于死地,其实安国军这样做反而是在救你们。想想北方大地,那么多的权贵之家、皇室贵胄,最后都是什么下场?死无葬身之地!”
“也就是江南富庶一些,百姓们还能勉强维持。但是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办法来,江南百姓早晚会效仿北方,将你们这些吸血鬼都生吞活剥了。”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安国军就是要打破这个困境,让所有人都交税,让利于民,使得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不至于铤而走险。”
教导员适时的停了下来,毕竟一下灌输得太多,让这些学子们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读书人将国家的衰落一般都归咎于皇帝昏庸、倒施逆行,即便是没有什么污点的崇祯,也被他们按上不重用正义官员的帽子。
在这些读书人学习的知识中,有仁义道德、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宗法礼教、天地至理,有历史的经验教训,唯独没有通过表面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特别是这种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算学都被列为下等学识的当下,用数字说话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仅仅凭借这些数据就将大明的衰落归咎到权贵和士人免税上,其实还是比较片面的,毕竟大明的衰落和灭亡是很多综合因素造成的,财政崩溃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些学子们可不都是人云亦云之辈,身处江南这个教育异常发达的环境中,各种辩论会不知道参加了多少,肯定不会这么容易被说服的。
顿时,各种论点、论调开始满天飞。
有痛斥官员腐败的,有说皇亲贵族残害地方的。还有什么军队糜烂、地方乡绅横行无法,似乎大明简直一无是处。
对于这种情况,教导员们一般都不会阻止,仍由他们高谈阔论,理不辨不明嘛。
渐渐的,国子监的学生们开始有点享受起在军营里的生活了。这里吃住不愁,除了不能出去,还有每天上午的军事训练,整体环境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除了辩论,安国军还会组织这些学子们开展踢球、拔河、书法比赛、诗词大会等娱乐性比较强的活动缓解他们的紧张,消耗他们的精力。
晚上的交流会上,安国军会安排穷苦士兵向学子们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这些士兵们大多来自北方,经历了连年的战乱,那些遭遇又是亲身经历的,说起来声情并茂,将一众学子们都说得泪水涟涟。
这些士兵们还会讲述去了安国军之后的生活,虽然都是一些琐事、小事,但是学子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这些士兵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安国军的一些情况也开始好奇起来。
不要以为安国军发展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与江南的贸易往来更是密切,江南的士民对安国军的情况就一定非常了解。出于对安国军的防范,除了一些特定的人或者地区,安国军的消息是被有意识的屏蔽的。
特别是南京,作为江南保守势力的大本营,对于安国军实施的各种政策知道的一清二楚。而那些政策可以说对权贵和士人非常的不友好,自然将安国军的消息捂得死死的。
这些学子们很多是第一次听到安国军普通百姓的生活情况,在以往的宣传中,朝廷和士人大多把安国军描绘成一个不尊朝廷号令的地方军阀。在他们嘴里,安国军唯利是图,重商抑农,所用之人都是些低贱之辈。更是四处掳掠穷苦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
安国军类暴秦,实行酷法严刑,穷兵黩武。所以安国军必定会像暴秦一样,虽然武力强横一时,但最终会灿烂如流星,不可长久。
宣传的奥义就在于谎话说多了就会变成真理,在朝廷和士人的有意引导下,国子监,甚至江南的很多士子对于安国军的印象都非常负面。何况安国军重视商人和军人,大规模启用女子为官,这在读书人看来确实都是有违传统与礼法的。
现在听了安国军士兵的讲述,让他们知道了一个不一样的安国军。
百姓生活安定富足,豪势之家凤毛菱角,在安国军强力、公正的统治下,如大明这样欺压百姓、草菅人命的事情几乎没有。
因为财政充裕,安国军不但武力强大,社会福利更是让大明望尘莫及。儒家理想中“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小康社会已经在安国军初见雏形。
在人才使用方面,安国军真正做到了术业有专攻,人尽其才,有才之士不会轻易被埋没。特别是安国军摒弃了千年来一直以四书五经作为人才选拔标准的做法,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有用武之地。
正是这种重实用的人才策略,使得安国军广纳各方面的人才,士农工商各方面都呈现了齐头并进的姿态,才能以一隅之地威压当世。
说实话,安国军的这种用人标准实在太合国子监学生的意了。但凡有读书的天分,他们也不会窝在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