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清军撤退出关的消息后,鲁若麟和陈新甲也开始撤退,战后的事情众多,一点也不比战时轻松。
在开平,鲁若麟和陈新甲见到了朝廷派来核对军功的官员。
因为陈新甲上奏的开平大捷实在太过巨大,为免造成乌龙,朝廷特意冒险派出了审核人员。
来到开平的审核组见到了堆积如山的鞑子首级,再经过检验,确定都是真鞑。
虽然其中满洲鞑子占比不是很高,大多为蒙古鞑子,但是依然是了不起的胜利。
正当他们准备回京复命的时候,朝廷的命令再次传来,要他们继续前往冷口核对战功。
这次的战绩就更加离谱了,斩杀两千还没什么,毕竟有开平大捷珠玉在前,大家也能坦然接受。但是俘虏三千就很吓人了,前所未有啊。
首级可以造假,俘虏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造假的,这份捷报的可信度非常高。
正当他们准备前往冷口的时候,得知了鲁若麟帅军出关追击鞑子的消息,吓得他们赶紧缩了回去。
出关作战那是开玩笑的吗?至少有七成的可能惨败而归,其中高达三成的可能是全军覆没。这金州军是不是连战连捷飘了?这么点兵力就敢出关?
太危险了,还是等局势明朗了再去冷口吧。
等到他们听说金州军从关外胜利而归的时候还非常惊讶,这到底是有多牛,居然出关了还能安全回来,更神奇的是还带回了大批的被俘百姓。
他们正准备兴致勃勃的前往冷口,看能不能沾点光的时候,听说奴酋皇太极来了。那个吓的,别说去冷口了,连开平都不敢待了。
好在他们还保留了一丝理智,没有逃回京师去,而是继续躲在开平战战兢兢的等消息。
太吓人了,金州军一次比一次玩得大,他们的小心脏完全承受不住啊。
不久之后,清军全部出关,京师解除戒严的消息就传来,他们也等到了回师的金州军一行。
堆积如山的鞑子首级,还有密密麻麻的鞑子俘虏,让他们这些经常刁难武将的勘验官员也无话可说。
这样大的胜利,指挥作战的陈新甲必定会简在帝心、前途无量了,甚至被封爵都不是不可能。
朝廷有非军功不得封爵的规矩,所以自开国以来文臣能够封爵的非常稀少。不过稀少不代表没有,王阳明就曾因功受封新建伯,说不得陈新甲也会获此殊荣。
对于这些勘验人员,陈新甲出手大方,直接每个送了五个鞑子首级,让他们喜出望外,就差没有抱着陈新甲的大腿高呼敞亮了。
现在鞑子首级可是绝对的硬通货,比真金白银珍贵多了,简直是保命升官的绝佳神器。无论是自己使用,还是卖给亲朋故旧,都是价值巨大。
而且陈新甲最新上报的战绩里,三千多俘虏一个不少,但是鞑子首级变成了数百,藏起来的鞑子首级准备干什么用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看来陈举人也不是愣头青嘛,这是不准备吃独食,要和光同尘、提携同僚了。
这些官员贼精贼精的,趁着大权在握,陈新甲还有求与他们,提出了购买部分鞑子首级的想法。要知道现在可是僧多粥少,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好在陈新甲手握大量首级,这个时候也比较好说话,一人卖了五个首级给他们。实在不能再多了,后面还有很多大佬没开口呢。
勘验官们也很识趣,勘验结果出来得又快又好,皆大欢喜。
随着京师戒严的解除,朝廷的工作重心开始变化。面对一片残破的京畿之地,朝中官员们不是想着怎么去救济百姓、恢复秩序,而是忙着秋后算账。
这次损失这么大,肯定要有人承担责任,崇祯的满腔怒火也需要找人发泄,大家都忙着推卸责任和打击异己,实在是没有空去管泥腿子们的死活。
首辅刘宇亮已经向崇祯递交了辞呈,但是崇祯还没有批复。
与历史上相比,现在刘宇亮的处境要好得多,毕竟有几场胜利为朝廷遮了点颜面,不至于连底裤都露出来了。
不过刘首辅的日子依然不好过,内阁辅臣薛国观和杨嗣昌对他多有不满,又嫌他阻碍了自己上进,发动手下的御史言官疯狂攻击刘宇亮,将清军入寇的责任都往他身上推,让他有苦难言。
谁让他是百官之首、内阁首辅呢?国家出了问题,自然要找他出来负责,总不能找崇祯吧。
而如今在京师里风头最劲的重臣非杨嗣昌莫属,连内阁位次排在他前面的薛国观都比不上。究其原因就是杨嗣昌推举的陈新甲这次牛13大发了,连带着他这个举主也跟着沾了光。
自从鲁若麟全权让陈新甲处理战功的分配问题,陈新甲就给杨嗣昌写了信,征求杨嗣昌的意见和想法。
杨嗣昌也不是孤家寡人,也有一些小弟和门人的。加上盟友和合作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