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十六章 宵禁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沈兵的建议很快就获准并付诸实施。

  首先就是派出快马八百里加紧赶往咸阳请示嬴政。

  这减税的事可不是说减就减的,王翦也没这权力。

  八百里加急往返一趟咸阳至少需要四天,如果算上流匪影响的话差不多需要五天。

  但此时的王、杨二人却是一刻都等不了了……

  万一这四天内出状况那岂不是亏大了?

  于是同时进行第二步:加强城门查验。

  这可以尽可能避免流匪混进城内。

  至少可以加大其混进来的难度或尽可能减少他们带进城内的兵器数量。

  然后就是实施宵禁。

  “宵”指的是夜。

  “禁”指的是禁止出行。

  也就是一到夜晚敲响暮鼓之后全城所有百姓都严禁出行,直到第二天天亮敲响晨鼓才解除宵禁。

  若有特殊情况比如生病、买药、请医、接生等私事,则必须向巡逻队通报,否则就要治“犯夜”之罪。

  “犯夜”之罪通常是靴苔三十。

  但王翦认为这是非常时期应从重处分,视情节处以劓刑甚至直接斩首。

  这宵禁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

  暮鼓一响全城街道都空荡荡的,只有秦军兵士在交叉路口设卡拦路及巡逻。

  流匪即便混了进来只怕也难以混水摸鱼蛊惑人心。

  另外就是一旦作起乱来也更容易镇压:只要出门的便是乱匪,杀无赦!

  缺点就是……窑子瞬间就没了生意。

  要知道赵国自长平一战被坑杀四十万后便是典型的女多男少。

  再加上连年天灾生计无着,许多良家妇女都落入烟花之地。

  秦军入城后便更是兴盛一阵……秦军兵士虽然也穷,但好歹手里还有些东西,再加上又背景离乡需求旺盛,于是便成了常客。

  这一实施宵禁,兵士白天要屯田、护粮夜里又宵禁,便是想去都没时间了。

  最后就是沈兵所说的“宣传攻势”。

  沈兵说:

  “寻常恩惠百姓不致心存感激。”

  “但若是意外之喜便不同了。”

  “所以,属下以为我等需备上一些粮食赠予有困难的百姓。”

  “比如家中无劳力、无男丁,再比如有男丁却为癃男。”

  所谓的“癃男”指的就是残疾在身的男子,这在连年征战的秦时十分常见。

  王翦与杨端和听着不由频频点头。

  沈兵说的在理,这其实费不了多少功夫也费不了多少粮食,却能在收买人心上收到奇效。

  沈兵接着说道:

  “当然不只是如此。”

  “我等派去送粮的应是能说会道的兵士。”

  “他们至少要向百姓说明一个道理:今年之所以少分发粮食是因为要播种。”

  “只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若是今年辛苦耕作,又有水车、翻车治旱,再加上税收减免,明年便不难过上好日子。”

  “若是能过上好日子……”

  王翦和杨端和听着频频点头暗道厉害。

  这先是送粮后又洗脑,而且还洗得合情合理天衣无缝。

  百姓若是能过上好日子,又何苦造反?

  若是聪明人再做个比较:

  赵王迁时期可是对旱情束手无策。

  而秦军一来不过几日时间便将水引进沟渠,这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那么是姓赵好还是姓秦好呢?

  这王位变来变去终归都是贵族之事,与百姓无干。

  老百姓就想着能否温饱。

  这么一想,会为了赵国而不顾身家性命造反的那岂不是傻子?

  于是王翦当下就点头同意了这个方案:

  “便这么办,只是减免税赋之事还要几日后才知道结果。”

  沈兵回答:

  “不打紧,我等可以先行放出风声,说是已向咸阳请求减免税赋。”

  “只要安排妥当,城内民心便可稳上一段时间。”

  “只要过了这段农期,城内兵力便不至空虚了。”

  王翦和杨端和点头表示赞同。

  除此之外王翦还耍了个花招,那就是在兵营内闹出很大的动静让人以为秦军兵力充足。

  不过这似乎起不了太大作用,因为兵营地处低处,周围许多百姓的房舍都能看到兵营内的虚实。

  宣传攻势这方面当然由沈兵负责,王翦和杨端和也就相信沈兵。

  沈兵当仁不让,毕竟事关自己身家性命半点马虎不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