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二十四章 请神容易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楼兰这个名字很美,但这个国家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

  历史上楼兰不知道多少次反反复复一会儿随中原一会儿随匈奴,随就随吧,为了向匈奴表忠心还几次三番截杀中原使者……

  于是中原才有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过这事在沈兵看来却是很正常。

  楼兰全国只有一万四千余人,兵力不过三千……此时被匈奴占领斩杀一些又驱离一些,只怕想召回两千兵士都难了。xszww8.net

  这样一个小国夹在中原和匈奴两大国之间,如果不做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只怕早也被灭了。

  所以中原总是恨楼兰背信弃义不讲武德,但其实这不过是小国的无奈而已。

  沈兵要做的,就是让楼兰有条件且必须长期倒向中原……西域其实是被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一分为二的,上方是准葛尔盆地,下方是塔里木盆地。

  而进入这两盆地的门户,就分别是姑师和楼兰两国。

  相比起姑师,沙州至楼兰的路虽然更远但却更安全,于是长期驻守楼兰就尤为重要。

  不过当然,沈兵不会直说。

  正如之前所言,秦军进入西域要面对的是三十六国,在西域要实行“怀柔”政策。

  因此沈兵就故作为难的说道:

  “大王有所不知,我等多留几日或不是问题。”

  “但我大军总不能长期驻守于时刻提防匈奴。”

  “有朝一日我军前脚一走匈奴便来……”

  楼兰王听着也觉得有理,于是就问了声:

  ——————

  “大将军所言甚是。”

  “如此,大将军以为我等该如何是好?”

  沈兵回答:

  “是以沈兵才说,大王应早做准备,高筑墙勤练兵。”

  “那匈奴虽擅长骑战却不擅长守城攻城。”

  “若能完善城墙并再多几千人手,再加上方圆百里只有楼兰有水……匈奴便是来他上万人马又何足惧哉?”

  沈兵这说的是何情何理。

  一方面匈奴的确只擅长骑战而不擅攻城守城,这从秦军能轻松将其匈奴击败就可以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则是楼兰控制着水源。

  在沙漠里控制着水源那就是不得了的事。

  因为这意味着匈奴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军队来攻楼兰……人数一多水的需求和消耗就更多。

  或者说进攻楼兰的成本会很高,且大军一旦攻不下楼兰的话就会因为饮水不足而撤走,于是楼兰就安全了。

  但楼兰王转念一想:

  这可不行!

  匈奴所谓的“不擅攻守”那是相对秦军而言。

  楼兰那两千兵对付自己百姓或西域小国还行,对匈奴却力有未逮。

  这一点倒不是楼兰王托大,别看楼兰才只两、三千的兵力,但其南迁时却先后灭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

  西域七强听起来十分风光,但楼兰王却知道自己在匈奴面前那就什么都不是。

  就算匈奴再怎么“不擅长攻守”,想要拿下只有两千多兵力的楼兰那也只是时间问题,甚至可能只要在城下吼几声兵士就把城门打开投降了。

  以匈奴的残暴到时来个屠城……那楼兰哪还有命在?

  更何况,要说筑城防御,楼兰也得跟秦军学!

  想着楼兰王就赶忙朝沈兵拱手说道:

  “大将军所言极是。”

  “不过楼兰兵少国弱,只怕还未筑好城墙匈奴便来攻了。”

  “不知大将军可否……”

  沈兵“唔”了一声,假装为难的皱起眉头:

  “大王之言也不无道理。”

  “那么依大王之意……”

  楼兰王赶忙请求道:

  “本王希望大将军能留下一部在楼兰助防。”

  “此举也可保障来往商人不被匈奴袭扰,对大将军而言可谓一举多得!”

  沈兵迟疑了下,就微微点头道:

  “此举好是好,只不过这补给……”

  还未说完楼兰王就抢着说道:

  “驻楼兰兵士一切费用都由本王负责,大将军只管留下兵力便可。”

  沈兵又问:

  “不知大王却要多少兵?”

  这时楼兰王就迟疑了下。

  因为这兵力如果要多了,楼兰王担心自己控制不住。

  但要少了却又起不了作用抵挡不住匈奴大军。

  所以还真有些为难。

  这时沈兵就补了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