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一十一章 迁民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接着是什么情况就不用说了。

  头曼单于去打探一番后兴奋的发现事实果然像他们猜测的那样,云中郡兵士手里对付骑兵的利器诸如新弩、床弩以及索箭在中原其它地方都没有。

  冒顿一度还觉得困惑:如果云中郡有这些东西的制法,为何中原地区不知仿制?

  冒顿不知道的是,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实际制作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难处是在铁的制法……所有这些甚至包括箭矢在内都是建立在新铁的基础上。

  没有新铁而以青铜器制这种脚踏弩、床弩或是索箭,虽有其表却无其里,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没用几下就断裂损坏了。

  沈兵甚至已找好了借口……其它人要是听到消息来问,沈兵就回答是以水排冶铁改善铁质制出的。

  事实是水排冶铁的确可以改善铁质,只不过没改善到这程度而已。ωww.xSZWω㈧.NēΤ

  但沈兵要是不说,欠等铁匠又处于严格的保密措施之下,谁又知道是怎么回事?

  头曼单于和冒顿不需要知道这些,他们只需要知道中原没有这些恐怖的装备就够了。

  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机会,大喜之下立时就派出部队南下劫掠。

  不过因为担心云中郡突袭截断他们的退路,所以不敢大举南下,而是陈兵三万在云中郡以北驻防。

  这正是沈兵所乐见的,他所做的就是派出一支三千人的步骑保护云中郡自己的补给线,其中尤其是涅石采取地河曲村。

  其实保护河曲村也就是保护补给线,因为从中原到云中郡的增援物资大多沿黄河北上当然要经过河曲村。

  匈奴像是与北地兵“心有灵犀”,只要远远见到“沈”字大旗就绕道走……

  开玩笑,上回三千人的队伍就打败匈奴上万精骑,匈奴那些游散劫掠的队伍又怎么惹得起?!

  被劫掠的主要是雁门郡,再往南就是太原、邯郸两郡,以匈奴此时的实力以及新败于沈兵,借他们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深入。

  雁门郡郡守名叫吴肖,是个公大夫。

  这吴肖是燕国降将……他带着部队来降于是给了爵位,同时因为他在燕国长期驻守边疆有与匈奴作战的经验,于是被派到雁门郡做郡守。

  吴肖对有匈奴到雁门郡劫掠没有怨言,相反还松了一口气。

  他向嬴政是这么汇报的:

  “云中郡不过万余人马而匈奴却有近七万大军。”

  “臣原以为匈奴会大举来犯并做好抗敌准备,不想匈奴却忌惮云中郡人马不敢放手劫掠……”

  “之前臣还道沈兵放任要道不守有怯战之嫌。”

  “如今看来沈兵此举乃量力而行。”

  “雁门郡虽受劫掠之患却远轻于预想!”

  ……

  嬴政看了这报告不由“哈哈”大笑,他把这情报丢给赵高,面带得意之色:

  “你不是说沈兵怯战么?”

  “看看雁门郡郡守的说法!”

  赵高看着情报心下直泛苦水,但面上还要附和:

  “大王英明,一切都在大王意料之中!”

  “属下却是误会沈兵了!”

  嬴政想了想,就说道:

  “如此运粮也非长久之计。”

  “中原长期往云中郡运粮、运矿路上损耗过甚。”

  “若要消除匈奴之患……我等应做长远打算。”

  想着嬴政就问赵高:

  “大秦地界何处可迁民至云中郡?”

  赵高不由一惊:

  “迁民?”

  嬴政点了点头:

  “迁民。”

  “赵王嘉带走北地百姓,若无百姓北地便无从发展。”

  “且北地地处塞外偏远之地,只万余驻军就使我等疲于奔命。”

  “既是如此何不将百姓迁往北地从事生产?”

  “如此北地至少粮食就可自给自足,若是能再寻到铜矿自行冶炼兵器就更为理想了!”

  赵高拱手回答:

  “大王所言甚是,然而……”

  说到这就有意停了下来,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嬴政奇道:

  “然而什么?”

  赵高小声回道:

  “大王恕罪。”

  “当年李牧便是在北地自治这才受赵王忌惮……”

  嬴政“哼”了一声打断了赵高的道:

  “你把沈兵比李牧是对的,但寡人又岂是那昏庸的赵王?”

  赵高赶忙回答:

  “属下多嘴,属下并无此意……”

  赵高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