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零一章 弃城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这时嬴政那边传来消息,果然就像沈兵想的那样,对安陵城的回应是:

  “安陵城不可用,我等应另想它法。”

  杨端和看到这消息不由皱起了眉头,然后马上召来沈兵商议……

  沈兵对此倒是早有预见,不过他依旧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

  “既然安陵城不可用……就只有拿下陈城并以陈城为基地了。

  杨端和皱眉迟疑了下:

  “可是这陈城……”

  沈兵知道杨端和在担心什么。

  陈城可是楚国原都城,其城坚墙厚不说还储存着大量的粮食且有十万楚军驻守。

  秦军虽然有二十万,加上沈兵的大梁军有二十七万。

  但这些兵力用于进攻陈城就差不多了,如何还能攻城掠地攻占淮河对楚军进行分割包围。

  而且这还只是楚军位于陈城的兵力,曹州还有项燕亲自带领的十五万。

  这两城若是互相声援……要攻下陈城并非易事。

  沈兵却不将其当一回事,说道:

  “上将军且放心,要取陈城并非难事!”

  杨端和不由奇道:

  “副将何以如此肯定?”

  沈兵当然肯定,甚至沈兵还知道项燕会放弃整个淮北。

  项燕这不放弃淮北不行啊,淮北沿黄河一带土地肥沃利于灌溉,这一片全是楚王负刍的土地。

  项燕要是在这里与秦军一决死战的话,那么消耗的就只会是楚王负刍的兵力。

  项燕不会这么做,楚王负刍也不会这么做。

  沈兵对其中的内情了解不多,但他却知道一点,这一仗项燕会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

  既然是“诱敌深入”,那么在外围城池哪怕这座城池是座坚城,楚军也不会布设太多兵力或不愿死守。

  比如楚军在陈城有十万兵。

  这十万兵一旦驻守陈城就会被包围。

  一被包围楚军就必然要用更多的兵力前来救援。

  这样一来一往,楚军所有的兵力都会被“粘”在陈城附近,到时又如何能“诱敌深入”?

  其实不说十万,就算一万的兵力楚军都不愿意放在陈城。

  所以,沈兵由这个结果就断定楚兵在陈城的兵力不过是个幌子,其作用就是吓阻秦军使其不致太轻松就得到陈城。

  一旦秦军发起进攻……楚军虚晃一枪便撤退,陈城就会是一座空城。

  当然,沈兵不能这么跟杨端和解释。

  沈兵回答:

  “上将军,此时我军兵力已达二十余万。”

  “楚军兵力也不过二十五万。”

  “一旦我军将楚军围困在陈城,则楚军势必要与我军在陈城城外决一胜负。”

  “陈城地势平坦利于大秦作战,非楚军所愿。”

  “是以属下以为楚军会弃守陈城。”

  蒙武听着这话不由“哈哈”大笑:

  “副将,你或许不知楚军有句话:‘抗敌必以淮北陈城重镇为根基’!”

  “这陈城乃楚国重地,扼守楚国河道上游,自古便是楚军必争之地,又如何会弃守?”

  “副将这是太小看楚军了。”

  其实恰恰是蒙武小看了楚军,他只道楚军还会像往常一样守一城一池,于是还坚持之前先下曹州再下陈城的方略。

  对此沈兵无法反驳,因为他的分析是建立在“猜测”之上。

  事实上,从军事角度来说沈兵的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因为不能将自己的计划寄希望于敌人弃守或是失败。ωww.xSZWω㈧.NēΤ

  于是就连杨端和都有些偏向蒙武的打法也就是一步步来。

  然而,偏偏就在这时,一名探子进帐来报:

  “上将军,我等探得消息,曹州有数万楚军秘密南撤……”

  杨端和一惊,问:

  “可是撤往陈城?”

  探子却回答:

  “回上将军,似乎是撤往寿春。”

  探子之所以回答“似乎”两字,是因为没人能确定这些部队最终去哪,但可以从行走方向大致判断。

  杨端和皱眉看了看地图,然后就吃惊的望向沈兵:

  “此次只怕又被副将言中了,楚军或要弃守陈城。”

  答案很明显,曹州是陈城的侧翼,若楚军要坚守陈城的话必须坚守曹州,之前项燕从寿春调了五万大军发往曹州就是这目的。

  但是现在,项燕又将数万大军发回寿春而且还隐密行踪……

  这就是要弃守陈城无疑了。

  蒙武还是不信:

  “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