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十八章 淮南局势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袁术高居主位,以后将军的身份赐封麾下有功之士。

  册封名单如下:

  “以纪灵为振威中郎将。”

  “以张勋为征北大将军,率精锐驻守汝南上蔡一带,以防御来自北面的威胁。”

  “以桥蕤为征西大将军,率三千余众屯驻汝南西部,以防范荆襄刘表。”

  “以袁耀为平南将军,率万余部众屯驻寿春以南的成德。”小說中文網

  “以袁胤为建威中郎将。”

  “以邓当为偏将军,统领旧部驻军寿春。”

  “以黄忠为讨寇校尉,统御一营将士,归属于袁耀旗下听令。”

  “以周泰为军司马,统筹二部兵士,听令于袁耀。”

  “以许褚为中军将军,听令于袁耀。”

  一连串的名单念出来,诸将受封,几乎人人面上浮现喜色。

  并且,此次封赐,袁术亦是深思熟虑了许久。

  鉴于其子袁耀已经位列一军主将,随时都将领军征战各地,为绝对护佑其安危,他可谓是煞费苦心了。

  从分别将任命的黄忠、周泰以及许褚等猛将统一划归至袁耀旗下统领,便已经能够看出一二。

  紧随着,袁术又对另一面诸人封赐着:

  “长史杨弘,主薄阎象职务不变,依旧署理后将军府事。”

  “以舒仲应为九江郡守,负责郡内一应事务。”

  “正式任命刘馥为寿春令,掌民生,行屯田之事。”

  “又升任崔州平为功曹,闲时协助理政安民,战时听令于袁耀平讨各地。”

  诸如乐就、梁刚,刘祥这等曾在匡亭之战中遭受重大败绩之将,已经是逐渐受到袁术疏远,渐渐淡出了视线。

  待封赐一事徐徐结束,告一段落。

  ……

  诸人退却。

  袁耀方才与其父袁术以及主薄阎象、聚集一团,针对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做出了讨论。

  首先,袁耀自然是当仁不让地起身面露自信之色的高声说着:“父亲,孩儿早在攻略九江郡,克复寿春城以后,便已在细细苦思着南征的战略规划。”

  “南征?”

  一席话罢,袁术却是沉声相问着:“耀儿,你可是意欲南征江南诸地,是否?”

  “然也!”

  “父亲,孩儿正有此意。”

  瞧着其父已是猜测出了自己的意图,袁耀亦是十足自信的回应着,面上洋溢着浓浓的喜悦之色。

  随后,他才缓缓地挥手指向平铺于桌岸上方的舆图,轻声道:“父亲,你且仔细观察一番现下我等所据州郡的地理环境太过恶劣,已经是陷入了六面皆敌的局面。”

  “江淮之地虽可作为根基,却不可止步于前!”

  “我军需掌握整个扬州诸郡,方才能以寿春为大本营,进而以此为中心,席卷中原。”

  说到这,袁耀却是稍微顿了顿语气,待其父有所消化后,方才继续说着:“现今之间,除了东方的徐州陶谦暂时与我军联盟共抗曹操以外,其余各方几乎都是与敌部接壤。”

  “况且,现扬州刺史陈温依然逃离至长江岸边的历阳纠集兵力而苟延残喘着,此人虽不足为虑,但他所身负的刺史一职曾是朝廷钦派。”

  “若一日不将其灭杀,那我军占据淮南亦将有实无名也。”

  “当然,这只是其中部分因素,孩儿的本意还是要克复历阳,以此为江北大本营,继而发兵渡江攻略江东六郡,以全据扬州,完成闭环。”

  攻略江东,以吴地为根基方才是袁耀计划中夺取淮南的最为重要一环。

  江、淮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也极其富庶,是首当其冲的战略要所,进可兵临中原诸郡,退亦可依托纵横密布的发达水系淮河构建坚固防线,护佑江东不失,继而保全整个扬州。

  但若只占领淮南而不思进取,那无异于取死之道,自己为自己挖一道靓丽的坟墓埋葬罢了。

  因为,淮南乃六战之地。

  东,西,南,北四方尽数与外部州郡接壤。

  另外亦可从广陵入海或者入长江直取江淮地区。

  故此,江淮只可作为前哨基地,却不能独立作为根基所在。

  以江东六郡为基,以淮南为北伐路线,方才是制胜之道。

  这也是为何袁耀要先行抢占江淮之地的原因。

  欲要问鼎天下,必须据有江北诸郡。

  若只是占领江东六郡,则丧失了进取的机会,将与原史上的孙吴政权无分别。

  话语落罢。

  一侧的主薄阎象亦是拱手附和着:“公子言之有理,我军若以淮南为主,更是需要以江东六郡的人口、赋税倚为后盾,所以南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