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156 博士生与外星知识(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前一晚黄敏行偷偷补课,过了两本书。

  第二天到数字塔楼看书,发现了些变化。

  昨天似乎还空着的两个小区间,变成了看书地点。

  这个小区间里放着四台电脑,中间是一张桌子,另一边是双层黑板。

  引黄敏行过来的工作人员开机登陆账号,一边让角色吃饭一边给他解释这游戏的各种操作模式。

  他们是来学习的,操作上只会用到第一人称模式和面板操作模式。

  另外经过昨天的反馈,也发现做笔记很有必要,读书区里的电脑额外配备了手写板,工作人员演示了公共平板的租用流程,以及双平板的操作要点。

  也不指望学霸们一次就记下来,因为他们可能对游戏本身没有兴趣,反正如果后续有问题,直接到前台喊人。

  黄敏行不管这些,看书。

  其他几位博士生也陆续过来,加入看书队伍,一时间感到学习气氛高涨,有点期末考试前大学图书馆里的样子,只不过用的不是实体书。ŴŴŴ.BiQuPai.Com

  中午的盒饭也在电脑前解决。

  结果吃过盒饭再看书,就有点看不进去了。

  今天他准备过两本新书,一个上午下来已经看完一本。这本书的体系,至少有一半已经超出现有科技理论框架,很多都是前沿论文里近几年才有概念雏形的东西。

  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很短,里面很多需要验证和计算的东西都没办法细想,而且因为超出知识框架,他心里已经积累了特别多问题。

  之前在看书还能忍住,吃过盒饭,这些问题就跟魔障一样缠着他,让他根本没心思看新内容了。

  网上传闻这是外星游戏,莫非眼前是可以被证明的外星知识?

  这种想法不是现在才产生,只是随着精读进度,越发加深了。

  到现在为止,字面上一点破绽没有,哪怕只是瞎编出来的,恐怕也需要真正的专家花几年心思,还要辅助个瞎编团队,才能编得如此天衣无缝。

  一个主打打怪兽的游戏,里面非战斗区里的几本知识书,无论如何也不会花那么多心思瞎编吧!

  再看其他博士生眼神里的燥热,恐怕那些学科里情况也雷同。

  “瞎编”编出跨这么多学科的知识,消耗的人力要多少钱?

  哪怕对经济学没有几分认知,他也知道要瞎编出跨学科的知识还很难发现漏洞,费用不会比拍一部大片低。

  这种程度的异常,似乎正在从侧面证明“外星知识”的真实度。

  所以哪怕后面的实验无法证明书中的结论,也是实验设计有问题?

  黄敏行想着事情,到外面倒咖啡。

  突然注意到有人鬼鬼祟祟推开数字塔楼的玻璃门,走到门外打电话。

  !!!

  这是同校学长啊,数学系的博士生,陈纶。

  呼叫场外援助?

  办公室里又没有禁止打电话,为什么偷偷摸摸的?

  眼睛一瞪,黄敏行突然意识到“数学”两个字。

  数学和绝大多数自然科学不同,哪怕换个宇宙,甚至连宇宙基本力都不同,可只要1、2、3的概念不变,算出来的结果也不会有变化!

  像是化学、物理,别人一顿胡诌,你自己不做实验验证,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随着科技进步,前沿科技实验成本越来越高,已经到了绝大部分同行都没有资金和人力去验证的地步,实验验证成了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事情。

  也是这种情况的存在,让黄敏行一直维持着一定的怀疑态度,不敢在有实验结果前轻下定论。

  但如果陈纶学长要考数学,他的教材里又是什么呢?

  存在一些地球上都没有的数学工具,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吧。

  这里的数学工具不是三角板圆规那些,而是一些需要大量证明才能确定的公式、定理。

  公式、定理,一定会说明是做什么用的,土球上没出现过的公式、定理,把它当成数学猜想,想办法证明或证伪,不管走通哪一条,都会是数学的进步。

  哪怕两者都做不到呢,也能证明那真的是外星知识,才会存在土球上没有的数学“猜想”,会变成游戏是“外星游戏”的强证据。

  在数学上不论真假都能推动进步的特性,真的让陈纶学长动心了吧。

  那自己呢?

  想想就想哭。

  计算机化学是新兴学科,一方面人才没有数学那么多,另一方面知识体系积累也远远比不上数学这个万物基础的学科。

  这些都是正常的,让人想哭的是,现代计算机,还不足以支持计算机化学大发展,超算倒是能实现一些项目,然而一年的经费又能租几个小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biqu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