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声响彻小镇,三人寻着声音,很快找到铁匠铺。
来到铁匠铺外,见有个年轻人正在打铁,其中一人叫道:“小子,铺子主人在否?”
年轻人恍若未闻,继续一下下挥动着手中铁锤。
那人正要喝骂,为首之人将他拦住,高声大喊:“祝师叔,弟子封不平求见!”
这一声叫喊,他已运足内力,方圆百米之内,只要不是聋子都能听到。
果然,他刚叫完,打铁声瞬时停住。
那打铁青年问道:“封师兄,你找师父有什么事?”
封不平带着两个师弟,下马走进了院中。
成不忧打量着他,问道:“祝师叔在信中说,他老人家收了个关门弟子,莫非你就是?”
“是我。”
赵倧点点头,又开始一下下敲打着铁坯,随口道:“三位师兄,有什么事吗?”
丛不弃皱了皱眉,不悦道:“赵师弟,师叔在何处,我们有要事求见。”
随着几声咳嗽,一个苍老喑哑的声音,从屋子里传了出来。
“老了,不中用了,你们有什么事,就和倧儿说罢,我身子不好,就不起来了。”
成不忧低声问道:“大师兄,祝师叔不见咱们,这该如何是好?”
封不平沉默不语,细细打量着眼前青年半晌,眼中精光闪动。
“既然祝师叔吩咐,那咱们就和赵师弟说。”
说罢,他走到赵倧正面:“师弟,我叫封不平,不知道你听过这个名字没有。”
赵倧嗯了一声:“知道,封师兄是剑宗‘不’字辈大师兄,也曾是‘不’字辈中,武功最好的一个。”
他瞥了眼封不平,此人十几年没上门,今天怎么忽然找了过来?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估计没什么好事。
见赵倧听过自己的名头,言语也不狂傲,封不平心中十分满意。
只不过他不知道,祝清秋和赵倧说过他,只是拿他做反面例子。
封不平道:“既然如此,师弟应该听师叔说过,咱们华山派的剑气之争。”
赵倧点点头:“师兄,这不是什么露脸的事,你还是少说两句吧。”
“好好好,那师兄就有话直说了。”
干笑两声,封不平接着说道:“师兄我这十数年来四处奔走,一直为咱们剑宗重掌华山寻找机会。
眼下就有一个机会,不知道师弟愿不愿助我一臂之力?”
他虽然说得是“师弟”,但赵倧知道,话是说给自己师傅听的。
不过封不平这番话,实在是白费口舌。
时过境迁,对于重掌华山,祝清秋早已不再执着。
其实这很有趣。
不论是祝清秋,还是原著中的风清扬,似乎在七老八十以后,都放弃了重掌华山派。
这种态度的转变,其实已经是在证明一个结果——剑宗理念,确实有问题。
气在剑先,最多只是开头十来年,会稍微难熬一点。
随着时间增长、内力深厚,越往后武功越高,不仅招式威力更强,身体也能更久处于巅峰状态。
重剑轻气,起先十几年虽然强横,但越往后去,优势就越小。
而且随着年龄加大,如果没有深厚内功支撑,状态会急速衰退,武功威力也会大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很多事,不到特定的年龄、阶段,身在局中之人,很难有个清醒的认知。
祝清秋想明白,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不过即便明白内功重要,但在对待气宗的态度上,他依然没有改变。
原因很简单,因为岳不群这个华山掌门,当的确实不怎么样。
武学思维僵硬、教育方式呆板、不懂变通。
除了名声还算不错,其他的可以说都有些不称职。
祝清秋并不认可岳不群,否则也不会和封不平互相通信。
但赵倧知道,这位封师兄执掌华山,只怕还不如岳不群。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愿意听听封不平的说法,毕竟自己也是剑宗门人。
岳不群对剑宗的态度,那叫一个深恶痛绝。
想到此处,赵倧问道:“封师兄请说吧!”
封不平见他似乎同意,便从怀中取出一封请帖:“师弟你看。”
赵倧打开请柬一看,发现言辞甚是恭敬,请收到请帖之人,在今年八月初八,来衡山一会,为自己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做个见证。
落款之人,是衡山派刘正风。
合上请柬,赵倧有些惊讶。
这些年他专注武道,倒没有在意是什么时间。
连华山都没看过一眼,自然也不会理会武林之事。
枫林镇地处偏僻,若不是封不平三人找来,只怕自己连笑傲江湖剧情开始都不知。
既然如此,去福州看看也不错。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