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秋从青云观回来,在半路上碰上他爹。
原来中午他娘知道他一个人上青云山,很不放心,那里可有野兽出没呢。
到下午还不见他回来,他娘耐不住了,急急到地里喊回他爹,得把三儿寻回来。
儿行十里母担心啊。
林叶秋心中很暖和,穷就穷点吧,要努力改善这个家里的现状。
熄灭了去了解仙门的念头,他又到小河钓了二次鱼,天气一天天冷起来,收获不如上次,加起来才十来斤鲫鱼和鲤鱼,全倒入水缸中养着,关键时刻解决馋虫用。
转眼到了九月十八号,要去参加同学聚会了。
他捣鼓了一早上,家中没有镜子,只能借水缸中的倒影收拾自己,嗯,精神不错,虽然还是瘦了些。
他跟家里说了一声,要去镇上会同学。顺着打听好的路线走路去镇上。
秋高气爽,微风和煦,路边黄花点绿叶。
他悠悠闲闲边看边走,这世界空气质量顶呱呱,另还有股特别的清新气息。
将近午时,他到了金边镇,这里也是青山绿水。
镇上小桥流水,石板铺街,高墙窄巷,古朴幽远,却又干净整洁。
好地方,街上店铺东西是玲琅满目,逛街的人是悠哉游哉。
那同乐酒家很好找,就在镇子中心位置。
看这典雅的装潢,应该是金边镇最好的酒家了。
林叶秋走进酒家的大厅,只见二十多个书生聚在一起谈古论今。
"进财兄。"他大喊一声,其他都不认识,只能先招呼他。
候进财正高谈阔论,胡吹海吹他要进仙门的事,见林秀才进来先跟他打招呼,觉得挣了脸面,忙撇下其他人迎过来。
林叶秋可是他们学堂在这次县试唯一中秀才的,是杠杠的学霸。
"呦吼!老弟,你让我们好等。"候进财亲热地拥抱了他一下。
如果挨个打招呼的话喊不出名字挺尴尬,林叶秋双手抱拳道:"各位同窗,多日不见,风采依旧哟!"
同窗们纷纷回礼:"恭喜你高中!"
"你还没请客呢。"
"林兄,听说你高中后还生了一场病,看来现在好了?"
候进财替他解围:"好了好了,既然人都到齐了,大家就座,今日不醉不归!"
林叶秋随候进财一起坐下,低声问道:"不是二十八个人吗?"
"有几个家里太寒酸,出不起份子线,又不愿要别人垫,就不肯来了。"
读书人要有铮铮铁骨,可林叶秋这方面比较淡薄,他反问道:"候兄,你帮我垫了,心里会不会……?"
"老弟,你这是哪里话,你现在可是秀才,不同往日了。"
看来秀才的面子好使。
这时侯店里小二开始陆续上菜,林叶秋又向候进财附耳打听:"候兄,你也知道,我上次得了一场病,很多东西记忆模糊了,你悄悄把这几位同窗的姓名跟我说一遍。"
候进财点头开始低声介绍:"我右手这个,谭书平,谭家村谭员外家的;再过去那个王仁求,这镇上做粮食生意王家的;……"
"对面几个就几个穷酸,李见豪、刘什么……我也忘了。"
近二十个人,林叶秋总算记住了八九个,凑合着混吧。
几杯水酒下肚,前面略显窘促的气氛转为活跃,开始你来我往,觥筹交错、划拳行令。
酒量差的原形毕露,胡言乱语;酒量好点的王婆卖瓜,吹牛打屁。
林叶秋试着喝了几口,度数不高,味道一般。
但菜的味道还行,山里的,水里的应有尽有。
酒到半酣,书生的毛病发了,吵闹着开始轮流作诗。
林叶秋不作声,只顾理头苦干。
但他是秀才,压轴戏要由他来唱,大家伙做了一圈,轮到他了。
看到大家一齐盯着自己看,他硬吞下去塞在嘴里的烂熟牛肉:"做诗?"
候进财低声道:"做首好的,灭了他们!"
老子会做个屁诗,虽是三本文科生,最多憋出几首打油诗。
不过从小到大唐诗宋词还是背了一些的,就背一首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闭眼摇头晃脑背完,他睁眼看到一大围桌的下巴都要掉了。
这林叶秋中个秀才,连诗都做得这般好了?
他们虽然只是些童生,可诗书读了好多年,诗本翻烂好多本,就是自己做不出好的来。
今日是彻底服气了,候进财左手边的谭书平连叹:"好诗!好诗,当浮一大白。"
又有人拿纸笔把这首诗录了下来。
林叶秋有些心虚,正暗自向老王(唐代王维)道歉,那谭书平悄然站他后面道:"林老弟,可借一步说话。"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