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制?
听到李承兴的说法,李二和长孙无忌几人都是愣在了当场。
氏族制怎么了?
不光是大唐,自古以来的历朝历代,全都是延顺了氏族制。而他们大唐也是如此,官员全部用贵族推荐的人才。
毕竟,只有贵族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培养出足够的人才。
他们李家能够夺得天下,也是靠着清河崔家以及关陇李家的支持,才能够站稳脚跟的。
如今,朝堂上的官员有八成都是用氏族制的方法推举上来,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啊。
想到这,李二对自己这个儿子的说法产生了质疑,反倒来了兴趣,想跟他讨论一下了。
“哦,氏族制有弊端?”
“那朕倒是要听听,你这位世外高人的师傅,曾经说过什么了。”
“要知道,历朝历代都是延顺了氏族制,毕竟只有贵族才能有资源培养出人才,没有世家门阀的支持,大唐也没有足够的跟脚立国啊。”
可听到这话,李承兴却苦笑不已。
唐朝是个封建制度的国家,这原本没什么。
但关键就在于,大唐境内的世家门阀太多了,这样下去就等于是国家和皇权实际上都被世家掌握在这里。
想到这,李承兴摇头道:“情况是这样没错,但我师傅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立国根本不在于世家门阀,而在于皇权和民心。”
“现如今,大唐境内的肥沃土地都掌握在世家手里,采用氏族制推举官员,上来的也八成都是贵族子弟。”
“这样下去的话,整个大唐的问题就会越积越深,而世家门阀吸取大唐的养分,会让他们如同老树盘根一样,越发强大。”
“这样下去的话,再过个一两百年,世家门阀就会变成能左右国运的存在,到时候再想动他们就晚了。”
什么?!
李承兴的这番话,完全就是从反方向否定了李二的想法。
要知道,大唐确实是以世家门阀的支持而立国的。
李二也不是没想过这些问题。
但这根本无法解决啊!
想他李二,也是立志要做个千古一帝,而现如今被自己的儿子这么怼,他感觉有些没面子了。
“你说的这些都只是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办法。”
“如今,大唐就是以世家门阀的支持立国,如果想废除氏族制的话,根本没有解决办法!”
可面对李二的说辞,李承兴却摇了摇头。
“陛下,氏族制本身没什么错,但关键在于您的眼光有多长远。”
“如果只把目光放在世家门阀上的话,那您的气量就有些小了。因为,真正能够支撑您的皇权百年不倒的并不是世家,而是民心。”
“只要有了民心的支持,一切都不是问题。”
民心?!
李二顿时一惊。
他作为皇帝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些问题。
按理说,不是只要将国家治理好,百姓们就能安居乐业吗?
民心这不是自然就来吗?
“那按你的说法,该如何获得民心呢?”
李二皱眉道。
李承兴也是越说越有感觉,甚至连自己无意中顶撞了李二的事情都没发现。
但其实,李二自己也没注意到。
也就是在这时,李承兴吐出两个字道:“科举!”
嘶!
这句话一出口,李二几人全都是一愣。
李承兴接着说道:“陛下,其实朝堂上现在无法取缔氏族制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科举,寒门士子根本就报国无门。”
“如果能够召开科举的话,寒门士子就能有出路报效国家。您怎么知道,寒门士子中就没人想着入朝为官吗?”
“那些通过氏族制上来的贵族,他们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寒门士子。而那些寒门士子一旦能够入朝为官,他们自动就会成为贵族的敌人。”
“两方内斗之下渔翁得利,您应该知道的,只有手下的官员斗的越凶,您才越好管理啊。”
科举制度?!
猛然听完了李承兴的这一番话,李二陷入了沉思。
确实是这样。
他曾经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朕要让天下英才尽入鼓掌!
但这句话说完后,他却没有实施过。
因为,世家门阀不会允许寒门士子登堂入室,而且朝廷现在想召开科举也不现实啊。
这时候,长孙无忌不愧是李二的心腹,立刻就开了口。
“李将军,你说的这根本就不现实啊。”
“寒门士子有几个真正有才的,寻常百姓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人能有资源去读书练武?”
“所以,陛下才只能从贵族中选举官员。不然的话,就会和前隋的杨广一样,他召开科举后真正有几个寒门士子能入朝为官的?”
“那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