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常胜阳与徐凉,来到迎接点的时候,张大师和毛大师已经到了。
常胜阳看到两位大师,开口道:“今天就由我和我的兄弟徐凉,带两位大师逛一逛吧。”
张大师看着常胜阳说道:“之前你父亲跟我说,你改邪归正了,我还不相信。”
“但是昨天你弄出来的发布会,我也听说了,给百姓发了不少的大米,不错,不错。”
常胜阳没想到,发大米这种引流的事情,竟然在他们眼里成了慈善。
看来以后在发明新的产品,想要引流就用送大米。
既经济实惠,又能收获到好的名声。
虽然常胜阳不在乎名声,只想赚钱,但是连带着就能办的事情,不要白不要。
毛大师这时也开口道:“常子侄,既然你都改邪归正了,为何不把精力用在四书五经。”
“反而想要干这经商这下九流?”
张大师开口道:“毛兄此言差矣,俗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自宣德之后,商引、店历之制也开始逐渐废弃不再实行,商人也算是一个出路。”
常胜阳附和道:“不瞒两位大师,其实我也想走仕途,可无奈脑袋实在不灵光。”
“每次看书就非常的困,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的。”
毛大师叹了一口气,“这样也好,总比以前的胡作非为强多了。”
“走吧,老朽也体验体验你这黄包车。”
随后毛大师和张大师,分别坐了上去。
常胜阳和徐凉两个人,开始充当起车夫。
等拉到市中心的时候,许多人看到毛大师和张大师,都开始称作黄包车了。
每个人都是非常的惊讶。
特别是一些读书人,都在议论纷纷。
“看毛大师坐黄包车时的样子,真的很自然,我也修那个尝试一下。”
“你看张大师,还能一边坐车,一边跟毛大师谈论着学问。”
“要不我们也尝试一下?”
“可以呀,反正也不贵,一公里内才5文钱。”
很快不少的读书人,纷纷寻找黄包车,想要效仿一下毛大师和张大师。
除此之外,不少的商人以及百姓,看到他们羊城府的常知县。
在出门的时候也做上了黄包车,心中也有点痒痒了。
毕竟达官贵人做过的东西,他们也想要尝试一下。
特别是手中有优惠券的人,看到这一幕,更是想要尝试一番。
毕竟体验一次才一分钱,跟不要钱没什么区别。
可是他们想体验的时候,才发现找不到黄包车了。
因为除了这三辆之外,只剩下七辆黄包车,早就被人提前做了。
于是大街上,竟然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
不少人跟着黄包车的屁股后面,只要等黄包车里面的人下了,马上要过去坐。
与昨天没有人乘坐,呈现明显的反差。
赵光凡等人,见到一辆黄包车,许多人都抢着做,心里简直就是乐开了花。
如此火爆的情况下,岂不是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了?
常胜阳在拉着毛大师转悠的期间,也发现了黄包车火爆的情况。
不过这早就在他的意料之内了。
毕竟整个羊城府的人那么多,但是黄包车只有十辆。
这相当于一座城市只有十辆出租车,怎么可能不火呢?
常胜阳在充当车夫的时候,也发现了黄包车的诸多缺点。
比如木质的轮胎稳定性太差,摩擦力也大,震动也大。
让乘坐的顾客体验感不好。
最好是改成橡胶的轮胎,但是想要获得这个技术,就得升级自行车中级技术。
这都需要三万两白银,简直就是贵的要死。
常胜阳在穿越前,都没有为钱愁过,没想到穿越后,却要为钱而忙碌。
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自己可以凭借着系统,亲手创造历史。
比如兑换了蒸汽机后,岂不是就能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然后进行大航海,赚取全世界的利润?
甚至到了100年后,就是明朝末期了。
到时候自己的子孙,是不是也可以逐鹿中原一番?
光是想想,就觉得很有意思。
当然目前还是赶紧将黄包车,推向市场。
经过了常知县,毛大师和张大师的首秀。
黄包车在羊城府的知名度,算是彻底的打开了。
过了一个星期,市场上甚至有一些人,专门收购常胜阳当初发出去的代金卷。
就是为了能够一文钱做黄包车。
徐凉见到这个情况后,连忙找到常胜阳。
“常哥,有人倒卖代金卷怎么办?”
常胜阳反问道:“你想怎么办?”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