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乱世,玄铁锁子甲与太阿剑,不论哪一件,都是极其难得的宝物。
对于这两件系统出品,潘凤自然也是喜不自禁。
“郭图见过武安侯。”
“盟主派我前来,邀请武安侯到主帐议事。”
正在潘凤尽情的欣赏眼前的两件系统出品时,郭图来至帐中向潘凤秉手行礼,道。
这郭图乃是袁绍身旁的八大谋士之一,袁绍相邀,让郭图亲自前来,可见袁绍对潘凤的重视程度。
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了袁绍心中对潘凤的忌惮。
否则,大可随意点一兵甲前来相告,又何必让郭图亲自前来?
郭图前来,潘凤当然明白这其中用意。
稍加思索,潘凤回道:“有劳先生前来相告,先生先行,我随后就到。”
送走郭图,潘凤收起玄铁连环甲与太阿剑,这才往前往主帐。
潘凤到来之时,其他诸侯已全然到齐。
待潘凤入帐,袁绍这才开口,道:“而今,我等十九路联军刚刚拿下虎牢关,正是人困马乏之时,再加上战斗激烈,使得虎牢关之城墙损伤异常严重,为确保万无一失,我认为,我等当暂住虎牢关,修复城墙,巩固关隘,确保万无一失才是当务之急。”
听完袁绍的这番见解,潘凤当即阻拦,道:“不可!”
并不是潘凤有意与袁绍过意不去,也不是说袁绍不懂行军打仗的那些事,而是袁绍此举揭露了他的私心。
修建驻防,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修建驻防乃是攻城略地的重要战略手段,按说攻下虎牢关,在此修建驻防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可从匡扶汉室的角度来讲,在此地驻足,不尽快拿下洛阳,无疑是给了董卓喘息之机。
届时,再攻洛阳,可就难上加难了。
那么做,并不利于助刘协重登帝位。
因此,潘凤提议道:“我认为我等联军当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洛阳,剿灭董贼,助陛下重登帝位。”
说起诸侯联军名为联军,实则心思各异。
在座的诸侯,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打算。
见潘凤与袁绍意见不和,诸侯也随之议论了起来。
曹操道:“武安侯所言极是。”
“以操之所见,我等联军,揭竿而起,兵临虎牢关,所为何来?”
“不正是为讨伐董卓,匡扶汉室吗?”
“眼下,董卓于虎牢关兵败,退守洛阳,我等当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洛阳城,铲除董贼,兴我汉室朝堂才是。”
“盟主所言,乃攻城略地之策,不宜用于此时。”
见潘凤所言更有利于匡扶汉室,而袁绍已经摆明了要将虎牢关据为己有,孙策在权衡利弊之后,道:“武安侯与曹校尉所言不错。”
“我等拿下虎牢关不过是第一步,此时应当乘胜追击,一举歼灭董贼才是。”
“不知盟主踟蹰不前,是为何因?”
潘凤的话,不过是切实为讨伐董卓之事着想,而曹操、孙策的话就不一样了。
言语中夹枪带棒,当众直接揭露了袁绍的私心。
见自己的私信被公然挑明,袁绍的脸色当然不怎么好看。
而有人站出来支持潘凤,让刘备等兄弟三人大为不爽。
张飞更是直接叫嚷道:“我等联军既然已经奉邟乡侯为盟主,便应当遵守盟主指令。”
“如此这般,你一言我一语,盟主之令公然反对,与违抗军令有什么不同?”
“还如何让盟主发号施令?”
张飞虽是一介武夫,向来粗暴,且性格暴躁,但说出来的话却很是直率。
依张飞所言,也不无道理。
联军大营里,袁绍的话便是军令,公然违抗的确不妥。
再联想到先前潘凤抢风头,斩杀华雄,让他们兄弟三人丢尽颜面一事,关羽也站了出来,道:“我一小小马弓手都知道军令如山的道理,各位该不会不知吧?”
关羽这一次站出来,所说的话全然都是为袁绍争理,袁绍的态度也出现了巨大的反转。
看着眼前的关羽,袁绍的脸色缓和了不少。
两位兄弟都在支持袁绍,出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义气,刘备也站了出来,道:“既已立下盟主,以备之见,当尊盟主之令。”
“且我等刚刚攻下虎牢关,不等站稳脚跟就贸然进兵洛阳,可就显得急功近利了。”
刘备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平原县,但却拥有“刘皇叔”的称号在哪儿放着。
汉室之后站出来支持,对于袁绍来说,还是帮助极大的。
见刘关张兄弟三人出面为自己说话,袁绍道:“刘皇叔所言不错。”
他们的这一举动,成功获得了的袁绍的赏识。
袁绍趁机借盟主之名,镇压诸侯,让曹操不服,当众破口大骂,道:“袁绍,你为一己私欲而置大汉江山于不顾,说什么讨伐董贼,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