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冀州上将潘凤救朕于水火,功不可没。”
“朕将其册封为上柱大将军,以表朕心中之所望。”
“有上柱大将军与袁爱卿携手共伐董卓,朕相信攻打洛阳之战必胜!”
“令封武安侯,更期爱卿可助朕以武安国,定我大汉河山。”
“内可除奸贼,外可镇压强敌,荡平贼寇,澄清环宇,还我大汉江山之安宁。”
成功从韩馥手中把潘凤挖过来之后,小皇帝当众宣布了册封旨意。
别看小皇帝说起话来奶声奶气的,身为天子,应有的霸气丝毫不弱。
一番册封的话说出口来更是言之咄咄,有理有据,全然不像这么大点儿的孩童可以说出来的。
面对小皇帝的圣旨,诸侯面面相觑,但最终还是回道:“臣等遵旨。”
袁绍嘴上说着遵旨,目光却不自觉的飘向潘凤,心中越发忌惮。
虽心存不满,可诸侯群聚,一个个都在盯着他的盟主之位。
如果他行事有所偏颇,必然在其他诸侯手里落下把柄,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公无私,袁绍很快发下盟主令,道:“传我军令,即日起,十八路诸侯联军增设为十九路,共伐董贼。”
“末将,遵命。”
袁绍身旁的副将回应之时,稍做迟疑,满脸都是极不情愿的表情,目光撇了潘凤一眼,最终还是应下,退了主帐。
随后,袁绍向潘凤拱手道:“恭喜武安侯,贺喜武安侯。”
“武安侯加官进爵,荣盛大汉之上柱将军,乃汉室之幸,天下黎民之幸。”
“我期待能与武安侯携手,再立新功啊,哈哈哈~”
袁绍虽心存忌惮,场面却做的很足。
袁绍身为盟主都已经出面恭贺了,其他诸侯自然也要把面子做足。
下一秒,诸侯齐声恭贺,道:“恭喜武安侯,贺喜武安侯,我等期待与武安侯携手,摒除奸恶,还大汉江山之安宁。”
看到这一幕,小皇帝稚嫩的脸颊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
“陛下,封赏事宜已闭,还请陛下下旨,攻打虎牢关。”
袁绍向小皇帝拱手为礼,进言道。
小皇帝不过一十来岁的孩童罢了,能够说出那些充满天子威仪的话来已经很不错了,哪里懂得什么攻打虎牢关的策略?
就这么胡乱下旨反倒失了皇帝的威仪。
袁绍这一招让小皇帝应接不暇。
好在,小皇帝转变的够快,当即看向潘凤,道:“朕初出虎穴,身心俱疲,恐无力指挥攻打虎牢关之战。”
“潘将军乃我大汉之上柱大将军,此事,便由潘将军与袁爱卿共商攻打虎牢关之策吧。”
袁绍听完,脸色瞬间冷了下来。
让袁绍与潘凤共谋大计,虽然袁绍的心中有些不甘,但还是回道:“臣,遵旨。”
袁绍转而向一旁的潘凤,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请武安侯与我等共商大计。”
将潘凤请到作战图旁,袁绍道:“武安侯曾入得虎牢关,直捣皇宫,对虎牢关内部的情况应该比我等清楚的多,有劳武安侯为我等讲解一二。”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略部署之前先了解敌我当前兵力、布防等状况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潘凤自然也无可推辞。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据我观察,这几个地方都有精兵把守。”
“再就是这个地方需要多加注意。”
……
潘凤在挂起的虎牢关布防图上重点指出了几个地方,介绍道。
潘凤乃一方将领,看待虎牢关的设防自然要不那些诸侯排出探子所探得的消息要精确的多。
听完潘凤的介绍,袁绍道:“既然大家已经了解了虎牢关的情况,谁来打头阵呢?”
说到出兵,刚才还纷纷扰扰,你一言我一语的十几位诸侯都瞬间闭了气。
见无人应答,袁绍开始点兵道:“孔太守乃豫州刺史,身令要职,位高权重,不知孔太守可愿打头阵?”
豫州刺史孔伷向来都是清谈高论,嘘枯吹生被辈,指望他出兵,比天上掉馅饼还难。
这袁绍也着实会点,居然点他来打头阵,真不知道袁绍是不是故意的。
果然不出所料,孔伷听令后,回道:“我豫州向来兵马不足,而这虎牢关又是入洛阳之要塞,有精兵把守,易守难攻,我部恐难以胜任,还请盟主另点他人前往。”
一连点了几人,诸侯纷纷以无力攻打,或主将不在身旁又或者身体不适等各种理由推脱。
当袁绍看向东郡太守乔瑁,不等袁绍开口,乔瑁已经回绝道:“我东郡自知无力攻打虎牢关,愿驻守大营以为后援。”
后援都出来,再往下点恐怕也没什么意义了。
袁绍看向一旁的潘凤,只见潘凤仍是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
诸侯推脱,无人前往叫阵,僵持不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