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的是什么?
张远立刻低头去看手中的东西:圆滚滚的,表面焦黑,内里红黄。
是啊!
我吃的这是啥?
甜甜的,糯糯的,一口咬下去又好吃又顶饿。
可是……
张远并非平民出身,也算是上层阶级,平日里的吃食也算是精致,可现在他平明搜刮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也无从找到一样食物能与之对应。
“这……”他激动起来,“主公,这究竟是何物?”
“这叫红薯,又名地瓜。”
叶青保持着大佬姿态,嘴角勾笑:“怎么,没吃过吧?”
张远点头,一边细细品味一边赞叹道:“世所罕见,我从未吃过,味道也胜过我见到的所有甜点,而且十分顶饿!”
世所罕见?
叶青心里面憋笑。
不过一想也是,这玩意儿原产地是南美洲。
明朝才传入天朝。
哪怕在后世经常积压在农民手中卖不出去,以至于烂大街都没人要。
但现在。
在这个大唐。
倒也称得上世所罕见。
“既好吃又顶饿,你觉得充当军粮如何?”
“若是能当军粮,哪怕一天三顿,顿顿吃这红薯,想必将士们也十分乐意!”张远给出肯定的回答,“难道这就是主公所说冬季种植的高产农作物?”
顿顿吃红薯?
那岂不是放屁如打雷?
让整个军营里面到处充斥着臭屁?甚至将士们一边打仗一边放屁?
那画面太美……
叶青觉得难以想象。
急忙将脱缰的想象力拉扯回来。
干咳一声道:
“不错,正是此物。”
张远下意识问道:“那敢问主公,其产量如何?”
“产量……”叶青结合系统知识与现在的农业水平,斟酌片刻后说道,“大约亩产四千斤左右。”
“什么?亩产四千斤!”
张远哗的一下站起来,两只眼睛瞪得老大。
里面充斥着不可思议:
“四……四千斤?”
“亩产四千斤?这怎么可能?主公,您,您该不会在骗我吧?”
叶青嘴角一抽:
“骗你干什么?当然,四千斤只是中高层次的亩产,第一次种植,经验不足,土壤贫瘠,估计也就三千斤左右!”
“三千斤也已经很夸张了!”
张远以一种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眼神儿盯着叶青。
然后开始喋喋不休:
“主公您不是农民,可能不知道,哪怕是良田,种谷子的亩产约一石,也就是二百多斤。”
“种粟米,亩产不过三百多斤。”
“这还都是良田,被善于耕作的庄稼汉细心耕作才能有如此亩产。”
“而咱们灵台县。”
“良田较少,亩产更少!”
“全国就这样的产量,都养活了千万民众!”
“现如今,您却告诉我,这红薯,哪怕种植经验不足,哪怕土壤贫瘠,也能亩产三千斤!”
“三千斤啊!”
“那得养活多少人?那能让全天下都不再挨饿啊!”
说着说着。
可能是被自己勾画的美好蓝图给感动到了。
张远老泪纵横!
这么一个堂堂县丞,整个灵台县的二把手,近四十岁的老家伙,就这么痛哭流涕。
不过哭着哭着。
又把眼泪一抹。
再次目光炙热且郑重地看向叶青:
“主公,请您再说一遍,这红薯,真的能亩产三千斤吗?”
叶青算是看出来了。
这个张远。
别看在自己面前一大把年纪了又哭又闹,平常还胆小怕事。
但实际上,还算有一颗爱民的心。
若自己不来。
大概率也会是个好官。
只可惜,若自己真不来,等突厥攻打过来,他恐怕也会死在那场屠杀中,消失于历史的间隙……
想到这里。
叶青也认真地回答:
“事实上,这只是半年的亩产。”
“如果安排合理的话,红薯实际上能做到一年两熟,有春红薯与秋红薯之分。”
“年产六千斤!这简直是神仙造物!”张远再次感叹,“主公,事不宜迟,您可有种子,咱们这就开始推广吧……”
叶青摇头:“不急,你听我说完,我还有一物。”
“还有一物?”张远面露好奇。
说着。
他见叶青又从一旁取出来一个比红薯小一些的土黄色块茎:
“这叫土豆,又叫马铃薯。”
“除了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是一年两熟,亩产四千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