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中迸发出强烈的自信,他想要建设一个真正的盛唐,一丝一毫的屈辱求和都不会有。
要让天下百姓老有所依,少有所养,人口,疆域,粮食,都远超前代。
而不是坐吃山空,空有盛名,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实力。
李世民反复咀嚼着他的那些话,若有所思。
现在大唐刚刚建国,国力还不够鼎盛,粮食也不充足,还得依靠隋留下来的粮仓。人口也因为连年战乱,减少许多。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还要面对周围的一些怀有敌意的政权,更是举步维艰。
所以李世民做好了打算,等他登基后,先使用和亲结盟的方式,安稳住他们,然后再图发展。
等到大唐国力强盛之后,再对一些岛屿小国施以恩惠,传授他们技术,送给他们物品,来显示大唐的强盛,达成万国来朝的盛况。
这是李世民的打算,但李锦年的话,却和他的算盘完全相反。
一个真正强盛的大唐,不靠和亲结盟换发展,也不会去牺牲皇室无辜的少女。
就要凭借着自己的硬实力,压的四海诸夷俯首称臣,不敢有二心。
这样一个大唐,是多么令人向往,李世民也有些激动。
或许,大唐在这孩子手里,会比在自己手里更好?
长孙无忌和秦琼也都被李锦年的话震惊道,目光灼灼的盯着他看,这样的大唐,也是他们所期望的。
“那你需要多久,能打造一个这样的大唐帝国?能让诸多外族生不起反抗之心?你这个桃源村是很厉害,不过治理一个国家比治理一个村子难多了。”李世民沉吟片刻,还是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他是个政治家,不会因为李锦年的三言两语,就热血上涌,嗷嗷叫着要给自己儿子当马前卒。
那还真不是他这个亲爹的作风。
他是谁?他是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李世民啊,能被一个毛头小子忽悠?那指定不行。
李世民很臭屁的想着。
“至多需要两年时间,我就能让大唐的综合国力迈上三个台阶。”李锦年伸出手指淡淡道。
两年?三个台阶?
李世民有些愣神,吹,你再接着吹,你是神仙吗,能凭空变粮食、变人口,两年让我大唐的国力迈上两个台阶。
你爹我都不敢这么吹。
李世民心里已经认定了李锦年是在吹牛,同时对这个儿子多了几分坏印象。
瞎话张口就来,不像是能成大事的人。
长孙无忌和秦琼也摇摇头,之前还是高估他了,终究是个小孩子,对于治国民生这方面的问题,没什么了解。
就是神仙下凡,都不敢说能让大唐国力两年提高三个台阶吧。
之前还很看好他,现在终于露出了少不经世的马脚。
看着那三人略带嘲讽的神色,李锦年也不介意,只是指使黄巾力士拎着他们往前走,离开练兵场。
李锦年要带他们去村里的庄稼地看一看。
桃源村开辟出了数百亩的田地,种了许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农作物。
一眼望去,数百亩的农田着实有些震撼。
但这显然不能打动李世民,因为这个季节,许多农作物才刚刚播种下去,还没有抽芽,他看到的还是有些光秃秃的田地。
而且李世民好歹是秦王,比这更大的农田都见过,数百亩在他眼里,算不上什么。
“就这?就这?”李世民在心里不屑的想着。更加认定了李锦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刚才的话也就是吹吹牛,没有什么真本事。
“这……贤侄,几百亩农田也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吧?”秦琼说道。
“不过能在一个小村落里,开辟出数百亩农田,也确实很了不起了。”长孙无忌也说道。
表面看是称赞,实际上是嘲讽,你呀,也就是个当村长的料,还想当皇帝,还想统一四海?梦呢。
李锦年不为所动,沿着农田边走边介绍,李世民三人被黄巾力士抗在肩上,边看边听。
“这些地上种的是袁稻圣的水稻,可以在北方盐碱地生长的水稻,亩产近两千斤……”
“这些种的是辣椒。”
“这些种的是西瓜。”
“这些种的是玉米,每亩最高能达到一千五百斤,那些是花生,亩产千斤不算多,但是可以榨油。”
“红薯,曾经有过亩产七千斤的记录。”
“土豆,亩产三千到五千斤,曾有过亩产最高八千斤的记录。”
一串串数字从李锦年的口中说出来,李世民三人满脸写着不相信。
静静看你装逼.jpg
大唐的农作物一亩才产二三百斤,你这动不动就千斤,还尼玛亩产最高八千斤,这是什么概念?
代表着这些粮食普及以后,能让大唐的人口翻上十几倍!
是不是以为我们没种过地?人傻好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