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皇宫之外。
宫门口此时聚集了上百名京官。
“诸位同僚,赶紧商议商议,今天上朝怎么办?”
“唉,不知道啊,听说昨天下午,陛下在甘露殿气的摔了茶杯,痛骂了一顿户部侍郎孙伏伽,看今天这早朝,咱们也不好过啊!”
“那有啥办法,河东道大旱,咱国库就是没钱,没办法赈灾!”
“所以现在陛下急啊!”
当房玄龄来的时候,正听到百官们交头接耳,愁眉不展的议论纷纷,不由轻笑了一声。
这帮同僚啊,怎么脑子就是这么死呢,就不能像我儿房遗爱一样,这个时候捡点好听的话说说?
陛下愁成这样。
因为啥?
钱!
除此以外呢,就是感觉身为皇帝,竟无法解决这一难题而心烦意乱。
这时候,就该好好夸夸陛下,多加鼓励!
陛下消气了,大家再把力往一块使,咬咬牙就能过去。
‘还是房俊聪明啊!’
房玄龄越想脸上的笑容越浓厚,顿感袖子里的那份奏折沉甸甸的跟金子一样,有了这份奏折,必然能让陛下在今日早朝上,龙颜大悦!
“玄龄兄,是有什么喜事,今日这么高兴?”
就在此时,身旁忽然传来一道讶然声。
房玄龄偏头望去。
只见一个身形瘦削,年龄和自己一般,但却双鬓已经斑白的同僚杜如晦,正好奇望着自己。
房玄龄笑吟吟看着他,拱手道:
“克明兄,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老夫家里那二子遗爱,写了一份奏折,说可以让陛下龙颜大悦,你说老夫能不高兴吗?”
话音甫落。
宫门外的百官齐刷刷愕然看向他。
脸上留着一层络腮胡的卢国公程咬金,好奇道:“老夫若是没有记错,你家二子今年才八岁,玄龄兄,是什么奏折,能让老夫先开开眼?你那二儿子都在上面写了什么,竟能让陛下龙颜大悦?”
房玄龄笑着摇头道:“马上就要上朝,到时候知节兄就知晓了。”
嘎吱——
忽然,宫门大开。
一个身穿蓝袍的小宦官走了出来,扬声道:“朝议时间已到,请诸位大臣持鱼符入宫,前往太极殿议事!”
文武百官连忙肃然,顾不上跟房玄龄再说话,齐齐验明身份,陆续进入皇宫。
走在太极宫路上,房玄龄昂首笑容不减,引领百官大步走在最前方,一进入太极殿,便看到一个身穿皇袍,脸色阴郁的中年人,头戴乌纱坐在龙椅上,低头不知在想什么。
此人,正是李二!
文武百官位列朝班以后,齐齐作揖到底,异口同声道:“臣,参见陛下!”
李二挥了挥手,扫视了文武百官一眼,沉声道:
“诸位爱卿平身,今日就不要拘礼了,今日朝议就一件事,河东道大旱,朝廷该如何才能拿出钱去赈灾,今天诸位爱卿务必要拿出一个章程,否则都不用下朝了,朕和你们就在这太极殿内,一直等到想出办法为止!”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顿时垮下了脸。
不拿出章程,就不能走?
关键是你李二坐着,我们可都是站着啊!
忽然,以杜如晦为首的大臣,齐齐看向了房玄龄。
百官们恍然大悟,对啊,房仆射刚才在宫门之外可是说了,他家那八岁的二儿子房俊,写了一个奏折,能让陛下今天龙颜大悦。
一时间,文武百官全都眼巴巴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轻笑了一声,也不让大家久等,大步走了出来,从袖子中取出房俊写好的奏折,高高捧起,声音洪亮道:“陛下,臣房玄龄有本要奏!!”
当看到房玄龄从文臣之列中走出,李二眼眸一亮。
房玄龄!
房谋杜断之一。
是他最会出谋划策的臂膀!
看他这满脸笑容的样子,必然是有备而来。
李二顿时有种大松一口气的感觉,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几分,微微颔首道:“准奏。”
身旁的大太监司固守,连忙走过去,将房玄龄手中的奏折接过来,双手捧着送到御案上。
文武百官屏息凝神,看着李二。
房玄龄扶着胡须,一脸笑意,等陛下看了这份写满颂德他的奏折,肯定要对自家小子房俊刮目相看了。
毕竟,现在满朝文武都噤声,拿不出办法,徒增李二的忧虑,若是现在有一份奏折颂扬李二,告诉他,其实你现在已经做的很好了,之所以有困局,非人祸而是天灾,人祸可解,天灾无情,陛下能不心里聊以慰藉?
越想,房玄龄脸上笑容越浓厚。
而此时,看着御案上的崭新奏折,李二目光带着希冀,拿起来迫不及待打开奏折。
入眼的,便是一行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