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来到孙策灵堂的,是一个男子,约莫四十来岁的模样,纶巾鹤氅,气度不凡。
乔娧转头看了过去。
“是他......”
来人正是江东文官之首——张昭。
“他......会站在谁那一边呢?”
大乔内心暗自猜测,但是面上依旧不动声色。
微微躬身,等张昭祭拜完毕之后,大乔才挺直腰肢,对着张昭还了一礼。
然后,便将目光放回孙策的灵位。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自己内心的那种源源不绝的不安。
张昭与孙策相交莫逆,虽然两人年纪差了十多岁,但是一直很谈得来,算得上是一对忘年交了。
多亏了多年来的养气功夫,因此虽然心中无限感伤,但是也没有太过失态。
用袖口稍微拭了拭眼角,稍微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情绪。
然后,张昭便转向跪在一旁的大乔,嘴唇微微颤动,几次欲言又止。
大乔余光瞥见之后,心底微微一沉,没来由地生出了一丝慌乱的情绪。
“夫人.....还....请以江东的大局......为重!”
听到这样一番话,大乔闭上双眼,深吸了一口气,朱唇微启。
“张长史,乔娧愚钝,还请长史直言!”
仿佛不知道张昭说的是什么,大乔转过头疑惑地看着张昭。
但是袖口下隐藏着的纤纤玉指此时却握得紧紧的。
昔日,孙策尚在的时候,就对张昭极为礼遇。
曾经和张昭一起以晚辈的身份登堂去拜见他的母亲。
两人虽然年龄差了接近二十岁,但是就像同辈的好友一般。
而且,作为孙策帐下的长史,其麾下几乎所有重大的事务都是张昭经手操办的。
可以说,孙策能够扫平江东,张昭算头功都不为过。
也因此,北方的那些士大夫们听闻在张昭的辅佐下,孙策这么快就扫平江东,都对他非常敬重。
在他们往来的书信中基本都是称赞张昭的言辞而很少提及孙策本身。
对此,孙策非但没有猜疑,反而很是洒脱地对张昭说:
“当年管仲当齐国国相的时候,齐桓公就是开口仲父、闭口仲父,最后他不也称霸诸侯,被天下所尊崇吗?”
“如今你张子布如此贤明,但是我能重用你,夸赞你不就相当于夸我有识人用人之明吗?”
这一句话足可看出,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齐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样重要。
也因为这一句话,张昭可以说也是做到了鞠躬尽瘁,如果后来不是孙权.....
有了孙策的那句话,张昭在江东的地位,不言而喻。
对于这位大贤,大乔还是很敬重的,如果他也能支持孙绍的话,说不定......
见此,张昭也是拱手一礼,然后便缓缓道:
“夫人可知,汉室之所以衰败,是何缘故?”
说完,他便看向大乔。
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听到这句话,大乔微微垂下了头眼眸,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但是依旧没有回答。
PS: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暑期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7月31日到8月1日)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