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身为大汉朝廷所封的吴侯、讨逆将军,腹地自然得有相应的规制。
原本的孙家,不过是吴郡富春的一个小小的地方豪强。
幸得孙坚用性命拼杀出了一番功名,又正好恰逢乱世。
先是各地反贼不断,之后更有黄巾起义席卷全国,得此机遇,兼之本身勇猛善战,孙家慢慢闯出了名头。
最后,更是搏得了一个“乌程侯”的爵位,这可是列侯啊,还是列侯中的县侯。
之后孙策也不辱父亲威名,也得了一个县侯的爵位。
因此,扩建后的侯府,单单是后院,就有十几个宅子,孙策的家眷包括孙权也住在这里。
原本再过两年,孙权二十岁成年,行了及冠之礼之后,就要离开侯府,另立门庭,为孙家开枝散叶了。
只是,如今孙策亡故,这些事自然作罢。
孙权走的很慢,一边走,他一边在内心思考着如何面对自己这位母亲。
吴夫人此人,从后世的记载来看,称一声女中豪杰也丝毫不为过。
孙坚、孙策、孙权这父兄三人能够创下帝王基业,离不开她的辅佐。
想要扮演好她的儿子而不被认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这个时代比较迷信鬼神之事,要是演的不太像,被认为是被什么妖魔附身的话,就不太妙了。
“母亲,孩儿来了!”
孙权进入房间之后,朝着吴夫人行了一礼。
古代婚育的早,一般十四五岁就会结婚生子。
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出生年份,但是按照孙策的年龄推算,吴夫人今年应该差不多才四十出头。
数年来,孙坚和孙策父子二人在外征战,她一直在家抚育儿女,因此看不出岁月流逝的痕迹。
清新的鹅蛋脸,眉目间带着淡淡的哀愁,犹如西子捧心。
“若是让那曹孟德看见,只怕铜雀台锁的可能就不是二乔了!”
见到自己这位“母亲”,孙权心中暗自感叹。
想来也是,吴夫人当年便是以才貌双全著称,名声在外。
不然,当初孙坚这个糙汉也不会干出上门抢婚这等混账事。
自家兄长能得一个“孙郎”的称呼,估计也是因为继承了吴夫人的优良基因。
不过,这位吴夫人可不是什么花瓶。
能降服“猛虎”孙坚和“小霸王”孙策,肯定不是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
即便是在这个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自己这位名义上的母亲也算得上英杰了。
比之辛宪英、张春华、黄月英之类后世知名的奇女子也是不遑多让。
孙权进入屋内之后,吴夫人抬眼仔细打量了一眼孙权。
见他面色平静,便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之前亲眼见到孙策在床前逝去后,他便失声痛哭,甚至是晕了过去。
眼下,看来是从悲痛的情绪中走出来了。
微微偏过头,吴夫人看向孙策灵堂的方向,长叹了一口气。
“权儿啊,想当初,你父亲做将军时,也是你这般大,你哥继承父业,也才十七岁,比你现在的年龄都小一些!”
吴夫人一边说,一边回忆着曾经的往事。
渐渐的,声音也变得哽咽了起来,满脸悲痛的神色。
“数代以来,我江东一直都是英雄出少年,现在祖业交到你手里...”
吴夫人再一次看向了孙权,这一次,她的眼里已经泛起了泪花。
“这一次,你所面临的情况远比你父亲、兄长他们要复杂,你可要当心呐...”
孙权是她一手带大的,他的能力性格她再清楚不过了。
一般来说,男子二十岁才行及冠之礼,然后请德高望重的前辈取字。
但是孙家不是什么士族豪门,所以当初四个儿子出生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就将他们的名和字都给定下了。
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
(翊,音同易,辅佐帮助的意思)
翊、弼、匡、佐,皆有辅佐之意,策指文书,符乃符节,兵符虎符之类,权谋二字自不必说。
用意很明显,期望将来长子孙策主外征战,为一武将,次子孙权主内谋划,为一文臣,三子和四子则是辅佐二位兄长建功立业。
那时的孙坚,自然是想不到自家将来有机会建立帝王基业。
不然也不会让兄弟二人分主内外,那样必然会招致祸端。
也因为父亲的这个期望,孙权从小就被母亲当一个谋士去培养。
读的也是《管子》、《韩非子》等治国谋划之类的书籍。
只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眼下大汉风雨飘摇,各方势力趁势崛起,他们孙家也因为孙坚、孙策父子二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地拼杀,得了这江东一席之地。
现在,父兄基业未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