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听闻皇帝卖官的消息,刘备一连五日都显得闷闷不乐,刘母每天都在担心,询问他怎么了,刘备只是让他别担心,说自己离开家乡有点不舍,其实刘备比较郁闷,他记得好像皇帝卖官过后,何进就开始了自己的如同火箭般的升官之路吧,最后好像官职大将军,位置好像还比三公高一点,就是这个屠夫将大汉弄乱的,即使自己重生了,这个家伙的命运还是不会变啊。宋氏最近真的很烦,不知道是谁给皇帝出了个置木换官的馊主意,身为皇后的她,已经劝了三次了,身在官宦之家长大的她,从小就耳濡目染,知道一旦这样做了,皇家将会颜面扫地,再无汉家尊严一说,世家力量本来就十分庞大,卖官成功后,将会势成滔天,再难阻挡,最近自己爹爹过世,又未曾产下子嗣,现在又惹怒了皇上,陛下已经有半个月没见过她了,现在她很苦恼,难道真的不能说实话吗?听说何氏快要生产了。。。。。公元176年2月何氏诞下一子,刘宏隆心大悦,表南阳太守何进为前将军并司隶太守,回朝听用,何进由一千石的太守升成了秩比两千石的将军,开始了自己的起飞之路。公元176年2月中旬,自从知道皇后反对皇帝置木换官的消息,大太监曹杰,侍中张让,赵忠等中郎官开始谋划废后,终于在何氏产子过后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本来何氏产下的孩子活不了的,为了铲除宋皇后这个眼中钉,他们暂且忍了,准备事后再说。以曹杰为首的宦官曾多次以皇后未曾为皇家产子为由,并居皇后四大罪状,一.未曾为汉家留后,是为不孝。二.待人骄横,不思悔改,是为不仁。三.妇人干政,不尊祖训,是为不忠。四.争风吃醋,陷害姐妹,是为不义(172年时太监曾为刘宏在民间选取了一个美女,实为张让远房侄女,得刘宏喜爱,封为张贵人,但是嫉妒宫里的妃子,与张让一起欲谋害,被宋氏撞破,呵斥了一顿,告诉了皇帝,因此失了宠幸。)说是皇后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难以母仪天下,请陛下另立国母,起初的时候,因为太傅在,不好答应,加上刘宏还是比较喜欢宋氏的,除了没有为他诞下子嗣外,对他还是很体贴的,又是从小跟着他,算是青梅竹马了,而太傅宋砚也为他上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为了还政与他,宋砚的两个儿子参加了对窦家的政变,而且都死在了战乱中)他也没有太过注意。这时候听到曹杰说得有理有据,而且宋氏又没有子嗣,太傅有去世一个月了,他有点心动了。最主要的还是皇后阻挡他发财之路,所以心一狠,准备废后的,下了绝心过后,第二天,他便在早朝的时候说宋氏未曾为朕诞下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今何氏为寡人诞下龙子,寡人欲立何氏为后可否。当然了这也是何进送了不少财宝给张让和赵忠(如今曹杰已经快六十岁,他对财物早就没有年轻时的狂热了,现在他更热衷于皇帝对他言听计从,而张让才三十出头当然爱财了)要说汉灵帝这皇帝当的真够窝囊的,议事还得臣子的意见。听到这有人不干了,宋砚平时对他们不错,他们好多人都是太傅提拔起来的,你说就因为没有子嗣就把皇后废了,现在皇后还年轻才十八岁啊,不说当初太傅连两个儿子都送来辅佐你抢回政权,宋氏好歹也跟了你快十年了,你这说废就废了,很多人都感到兔死狐悲,大司空袁逢道陛下以此由废后,恐难使天下人信服啊,议郎卢植道宋氏貌美贤淑,多为陛下着想,实在国母的最佳人选,至于子嗣嘛,相信以后会有的。刘宏气的脸发黑,袁逢也就算了,人家四世三公(袁绍高祖父袁安位居司徒,其子袁敞位居司空,其孙袁汤位居太尉,袁逢位居司空)门生多我惹不起,你个小小的议郎接二连三的阻挠我,你给我等着,找着机会就收拾你,汉灵帝只能大声道此事作罢,以后再议,退朝。也不等百官行礼,甩手而去。后宫中,刘宏黑着脸赶到何氏这里,估计是在朝上受了气,低声道皇上,何故如此啊,难道是妾身做错了什么事惹陛下生气了。刘宏脸色稍转,又红着眼道非是爱妃怠慢了朕,而是朕在生自己的气啊,寡人这个皇帝当得窝囊啊,那些世家大臣对朕阳奉阴违,那些地方官只知世家不知寡人啊,现在寡人堂堂一国之君连封后的资格都没有了,寡人愧对先祖,愧对刘家列祖列宗啊。说完便埋在何氏的怀里痛哭,对于刘宏要废后她还是知道的,强压着心中的喜悦,陛下,莫要如此,为了贱妾哭坏了身子不值得啊,而且群臣们说得对,皇后姐姐贤良淑德,不能妄加废弃的。刘宏听了很感动那不是太委屈你了,寡人再想办法吧。当日下午不知道从哪里传出皇后干涉朝政,反对置木换官,世家大族一听那还得了,这不是断我们的官运嘛,第二天袁逢脱病不朝,而曹杰示意自己一方的官员再议废后之事,卢植刚想说话,刘宏就瞪着他,旁边的同僚赶忙拉住他。曹杰宣布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何氏贤良淑德,为朕诞下龙儿,封为皇后,宋氏贬为贵妃。听闻这个消息,太学生联名上书请皇上收回成命,汉灵帝不允,在张让的建议下另立鸿门儒学学府用以对抗太学。而曹杰等人害怕宋氏能为皇帝诞下龙子,矫诏下令缢死宋氏,并报皇帝说宋氏因废后之事自缢身亡。时何氏为后,何进因其妹被封为卫将军,一个月升迁到两千石的大官。听闻这个消息刘备深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