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波府杨家,乃忠君之臣,领军之帅,破敌之将!”
“若非杨令公,佘老太君与杨家七子等诸多将帅士卒抛头颅洒热血,我大宋,安得今日之繁华?”
赵祯站在天波府门前,高声阔论,表彰忠烈杨家将。
“杨家将之名,必将千古!”
天波杨家,所有的人忍不住涕泪沾裳。
偌大一个杨家,豪门贵胄,到如今,血脉只剩二三子。
虽然不似后世演义一般所述,只剩下一老一少。但是悲凉程度,犹有胜之。
赵祯挥手,张茂则立刻明了,安排着人手迅速的露天摆席。
“官家,请上座!”
华盖撑起,赵祯坐在万人围观当中,沉声道,“朕今日来此,是想论一论,杨业之死!”
此言一出,如同平静的水面砸下一颗巨石,掀起轩然大波!
杨业之死!
雍熙北伐的最后关头,西路军的副统帅,号称杨无敌的杨业战死沙场。
这标志着宋辽战争,以宋朝大败而告终。
杨业之死,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此,大宋没有了与辽国正面抗衡的心思。
而四十年后,新任天子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重拾这个话题,显然有着更深层的意思。
“杨业为何而死?”赵祯抛出第一个问题。
不同于演义小说中的潘仁美害死杨业,真实的历史,要复杂的多。
杨业死后,宋太宗赵光义的处罚也可以看出,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西路军统帅潘美,也是潘仁美的原型,贬官三级。
而监军王侁,则是被除名,发配金州。
张知白王曾等人,率领诸多文臣,赶赴天波府。
“臣,叩见陛下!”
“张相请起。”
“臣闻陛下论杨业之死,此事,太宗早已盖棺定论。臣窃以为,太宗之论公允!”
赵祯看着张知白,连他都坐不住了吗?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曾有言,不杀士大夫。
以至于,宋朝取得功名的官员,只要不犯下叛逆等大罪,皇帝是没有资格去杀他们的!
最多贬官。
所以,逼迫皇帝的事他们经常做,他们也不怕!
反正,皇帝没资格杀他们!
否则,就是不敬祖宗。
“既然你们不肯说,那朕来说!”
赵祯冷哼一声,张知白想和稀泥,他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
一群文官齐齐跪倒,想以此逼迫赵祯。
“陛下!”
赵祯,不是要示威,而是要剥夺北宋建国以来,文官集团根深蒂固的权威啊!
重文轻武之国策,陛下不满意了。
赐予文官的权力,他想要收回了!
“哼!若连朕,都不可说真话,这天下,谁敢说真话!?”
“朕看尔等,是想要一手遮天?”
“陛下,臣不敢!”文官齐齐拜倒。
但是,就是不起身。
赵祯轻笑了一声,以为他是原来的帝王吗?
以为,这样就能失掉他的颜面,失掉他作为帝王的权威吗?
他,不在乎!
得民心得天下,可不是依靠皇室威严,才能让天下臣服!
“东路军曹彬败,西路军陷入危局。太宗下令,西路军出雁门关,护送四州百姓撤退。”
“西路军副统帅杨业,欲诱辽军向东,阻击辽军,掩护百姓南撤。”
“而监军王侁,则是要求大军直取雁门北川,以弱对强,对上数倍于己方的辽军,监军刘文裕同样赞同。”
满朝文武额头冒汗,这种丑闻,居然被陛下抖露出来!
“君候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呼?”赵祯冷笑不已。
“好一个监军,大敌当头,不思御敌,反而说这种话,祸乱主帅心智,逼迫主帅送死。”
“而后,杨业落入重围,主帅潘美欲引军接引,却被王侁阻挠,命令大军后撤!”
“可怜杨业连斩千百辽兵,手下皆战死,被擒之后,绝食三日而亡,可悲可叹!”
赵祯慷慨陈词,听者无不震惊!
原来,杨老令公,是这般死的?
难怪之后太宗问责,主帅潘美只是贬官三级,而监军则是发配偏远之地。
北宋初期的监军,乃文官集团专属。
论杨业之死,实则对文官发难。
此刻,百姓们看着文武百官的眼神都变了。
原来,就是这群人瞎指挥,害死了国朝大将。而此刻,又是触怒了当朝天子,妄图对那契丹党项人摇尾乞怜!
“朕只知道,一国之长为天子,一军之长乃统帅,尔等可认同?”赵祯如是问道。
张知白等人默然。
文官集团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