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 世界观崩塌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官家,匠人们到了。”张茂则禀告道。

赵祯点了点头,来到御花园中,一群匠人慌忙拜见天子。

士农工商,作为地位很低的轻工业从业者,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能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

“免礼,今日召集你们前来,是想要你们为朕打造一个显微镜。”

显微镜?

一群匠人面面相觑,这是什么东西?

师傅没交过,祖师爷也没有提到过,他们怎么会打造呢?

“茂则,将草图给他们。”

“是,官家。”

张茂则拿出一叠纸,分发给诸多匠人。

草图上,是一个模样奇怪的器具。

“你们需要打造这么一个架子,可以将这种玻璃装到镜头上面去。”

赵祯取出一块凸面镜,张茂则细心接过,送与匠人们一观。

赵祯的想法很简单。

大宋科学周刊,已经勾起了民众们的兴趣。接下来,要让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

从形而上学到科学论证法,从理性思维到逻辑思维,这种过度,首要的是要展示给他们,这个世界不一样的地方。

在这个时代,生病了归咎于莫须有的瘟神,天灾归咎于老天爷的怒火,就连那些文人士大夫也不例外。

这是思想的局限性。

打破这种局限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摧毁他们原来的世界观!

诸多能工巧匠连夜赶工,没多久,一个木质的固定倍率显微镜便出炉了。

赵祯很满意,放大倍率超过了一千倍。当然,限于这个时代的工艺精度,必须要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即便在后世,光学显微镜也有着放大倍率的壁垒,两千倍是极限。

一百倍很简单,十倍的目镜,十倍的物镜,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出来。

一千倍也不是很难,只有精度把握好,最多就是多花点功夫打磨。

但是,在一千倍的基础上,趋近于两千倍,需要极端的工艺精度,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做到的。

至于一千倍,也是超出了赵祯的预料。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不能小觑。

以人工,便达到了后世生产线的工艺精度。

“茂则,再把这个图纸给他们!”

“对了,告诉他们,朕很满意,让内务司的人嘉奖他们一番。”

这一次,交给他们的是光学望远镜的图纸。

一群能工巧匠打了鸡血!

来自皇帝的肯定!

不消几日,望远镜也打造好了。

“鬼鬼,居然可以清晰的看见环形山!”赵祯赞叹不已。

他可是记得,一百倍以上的倍率,才能够清晰地看见环形山。

“不愧是我大宋的能工巧匠,水平杠杠的!”

过个两三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大宋东京城的百姓们,都有着元宵节去大相国寺赏花灯的习惯。

而这一次,百姓们更加兴奋。

因为,天子在元宵节,会驾临大相国寺,与民同乐,共度元宵。

届时,不仅仅是天子,文武百官,达官显贵,皇亲国戚,俱会前往。

“当今天子真是千古明君!”曹家,曹丹姝美滋滋的想着。

今夜十五月圆,元宵节华灯荟萃,大相国寺人潮如织。

曹丹姝也打扮的美美的,陪着家里的长辈,去大相国寺观礼,共赏花灯。

大相国寺,一群宫中内侍无比小心的抬着大箱子,张茂则不住的伸着头。

“慢点慢点,上台阶了!”

他可不敢怠慢,这里,可是官家视若珍宝的望远镜啊。

这个望远镜很大,有近一人高。

而且,最让人震撼的是,那被称作物镜的那块凸面镜,可是足足有脸盆大小。

这望远镜打造完毕,赵祯单单调焦都调了好几天,换了不少的镜片。

望远镜不同于显微镜,显微镜看不清晰,动一动载物台就行了。

毕竟是大宋,调整物镜目镜就算了,这些都是固定的,除非换镜片。

而望远镜不同,看不清晰,总不能把月亮挪一挪吧?

那种神人,还有必要用望远镜吗?

达官贵人早早的边汇聚起来,对着幕布盖住的大箱子指指点点。

一堆文臣望着皎洁的明月,感叹不已,心中一瞬间诗词千万。他们感叹之余,同样也好奇,这个大箱子里是什么东西。

“官家还没来吗?”刘太后询问道。

虽然此刻的她,尚未撤帘。但是实际上,她已经是一个命令执行者了。

真正的命令,文武百官真正效忠的人,只有赵祯一个。

她之所以能继续上朝,完全是赵祯的意思。她,只是履行赵祯的意志罢了。

刘太后不由想到,当朝天子,实在是太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