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则,三司的人把财报送过来了吗?”
“禀官家,我去催促了几时,三司的人还在焦头烂额的统计呢。”
赵祯点了点头。
如今已经是冬季,三司要把前三个季度的财报整理,也是相当之巨的一个活计。
不过,他心里有底子。
他为什么要看财报,道理很简单。
他要花钱了。
而这个钱怎么花,是个问题。
即便他是大宋最大的地主,家里余粮数以亿计,但是一旦关系到国计民生,这个钱的开销就必须要慎重又慎重!
宋之一朝,与唐齐名,合称唐宋。
至于为何?
因为,宋朝是一个无比包容的时代。
在这里,你的一切灵光一现,都可以施展报复。
宋朝的商业发达程度,古今五千年前所未有。资本主义的萌芽,甚至于在宋朝已经出现。
宋朝的国库收入,放在历朝历代,都是傲视群雄。
巅峰时期的宋朝,国库收入高达一点六亿两白银,折合后世两千一百亿。
这个数据,是明朝巅峰时期的十倍,是清朝巅峰时期的四倍。
宋朝之富,世所公认!
只不过,宋朝收入高,开支也大。
因为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兵役制,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
兵役制等同参军入伍是一种职责,是没有工资拿的。
而募兵制,军人其实是一种职业,当兵是拿工资的。
兵役制度下,军人只要吃军饷就够了。
募兵制度下,军人不仅要吃军饷,还要发工资。
所以放眼宋朝,针对中央朝廷的民间起义数量和规模都是历朝最小的。
就连那梁山泊起义,最后朝廷一句话,宋江还乖乖的去招安了。
为啥?因为宋廷在根本上,其实并没有亏待这些军人。
克扣军饷,克扣工资的这些事,并不是宋廷干的,而是中央朝廷底下,各地军政部门贪污腐败造成的。
“禀陛下,财报送过来了。”
“哦,快呈上来。”
赵祯接过一堆堆的财报,看到总章第一页,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八千万两白银,哈哈哈哈朕太富有了!”
可是,下一刻他的脸就黑了。
“支出七千五百万两白银???”
赵祯捂着小心脏,这就像是你买了彩票,中了五百万。
然后兑换的时候,说因为某种原因,你的彩票要上交百分之九十。
“兄弟,别玩朕啊!”
赵祯翻看着财报,他倒要看看,这七千五百万两白银,究竟是花在了什么地方!?
这一看,他就明白了。
宋朝的兵很多,也很有积极性,一呼百应。
兵分三种,隶属于京师的禁军,隶属于诸州的湘军,隶属于各地的乡兵。
其实还有镇守边防的藩兵,只不过后来一律按乡兵给养。
这个数目巨大,达到了百万之巨。
在北宋年间,最低一级的官兵,月奉300文,兑换后世的近两百块钱。
而最高一级的长官月奉一百贯,宋朝一贯钱770文,兑换后世的近五万二千块。
再算上各类补贴,养马费用,草料费用,衣食住行,不打仗还好,只花国库收入的一半。
一打仗,哦,对不起,各地勒紧裤腰带吧,支援一下奋战的将士们。
除了最大头的军费支出,还有岁币,官俸,农田水利,皇室,以及其他支出。
赵祯看完了一整册财报,终于理清了这中间的细枝末节。
他得出了两个结论。
募兵制好虽好,但是兵员战斗力参差不齐。
没有一个标准,什么人都可以参军。
第二个,财政拨出下达各地,经过了重重机构。
臃肿。
太臃肿了!
这中间,谁都能分润一点点。
下拨一个亿,每个人都抱着同样的心思,我拿一万块,连零头都算不上,一定没问题吧。
这就出现了,你拿一万,我克扣一万,他也没了一万。
搞到最后,一个亿还能剩下多少?
“开源节流啊!开源,就要加收工商税。”
宋朝的工商税,分工业税与商业税。
工业税针对茶,盐,酒,醋和矿产。
商业税,主要针对于坊市,货运交通,以及市舶。
开源,就需要加收工商税。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头部和尾部。
头部征收的税率,如果和尾部一样,那头部就会越来越肥。
这也是为何后世,实行梯度征税。
越有钱,税越高。
越没钱,税越低甚至不收税。
财富的二八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