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章 大宋民生周刊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咦!”吕夷简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他没看错吧,时隔近十天,他居然再一次在金銮殿上看到了赵祯的身影。

“吾皇万岁!”

“太后吉祥!”

刘太后看了赵祯一眼,赵祯淡然的托起了手。

“众爱卿平身。”

一份奏折被呈了上来,送到赵祯的手中。

文武百官看了一眼刘太后,只见刘太后面带笑容,颔首望着赵祯。

众人低下了头,这是一个讯号。

对于这位小皇帝,没有人敢不尊敬。

如今这东京府的学堂中,私塾教习教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小皇帝的那一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乃是当今天子的宏愿,世所共尊。

文官团体此刻对于赵祯再也没有了非议。

官家心怀天下,思想的深度,思维的广度,远远地超出了他们。

“这是大理寺和吏部联合呈上来的案件,事关梁家铺子遭受恶霸欺凌,却不敢报官。”

诸多大臣议论纷纷,这件事,看似很小,却折射了当今大宋所存在的种种弊端。

百姓遭受无妄之灾,但是他们却不敢申冤。

晏殊转出,作为礼部侍郎,天子伴读学士,他在朝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刘太后之所以垂帘听政,更是他一力促成。

“臣以为,先皇之旨意,并不符合我大宋之实情,可酌情更改。”

作为一代名臣,晏殊虽然有着根深蒂固的思维壁垒,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极力在北宋的时代基础上,让百姓过上一个更好的生活。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

一张口,就是说先皇的不是,真可谓是晏同叔!

“晏侍郎可是好厉害,居民区开店这件事,本相绝不认同。”吕夷简反对道。

“陛下,居民区乃居民区,坊市区乃坊市区,若在居民区开店,那东京城岂不是乱了套?”

赵祯点头,吕夷简一代名臣,虽然有媚上之嫌,但是话说的还是在理的。

“那吕相认为,若是梁家不开铺子,何以维持生计?”赵祯如是道。

吕夷简并没有从赵祯的话中听出敌视,小皇帝并没有对他反对晏殊产生偏见。

他心中暗道,有容人之姿,是位好皇帝。

“臣以为,梁家之根源,在于梁家无人能够事农务。梁家婆婆年岁已大,力不从心。而梁家儿子则是要考取功名,身体又不好。梁家媳妇又是要带孩子,抽不出手。这一切,都是梁家的困难。”

赵祯点头。

看出这些,并没有什么。他想看看,这位吕相有什么更深层的见解。

“臣窃以为,可否于居民区再画出一坊市,以便类似于梁家这种情况,可以在坊市中得以开店维持生活。”

赵祯点头,居中之中庸之法。

“善。”他点了点头。

“吕相所言,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但是,吕相可曾想过,我东京府建城多年,格局已定,再画坊市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这?”吕夷简一时间有点迟疑。

其他大臣议论纷纷。

这天下之事,许多事情看上去小,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相当麻烦。

赵祯轻声道,“朕尝闻晋惠帝初次听闻民生疾苦,易子而食,曰:‘何不食肉糜?’”

一众大臣沉默,小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诸位可知,晋惠帝为何会这般问?只是单纯的不知道民生疾苦吗?”

仁宗时期,人才济济。

在场的臣子中,不乏晏殊,包拯等大佬。

此刻的他们,都有点摸不着的头脑,为何小皇帝鞭尸起来晋惠帝了?

“赵括纸上谈兵,致长平之战大败。朕以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切纸上谈兵,不结合实际,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欲知民生疾苦,必先深入民间,方知天下之事,究竟为何!”

赵祯引经据典,一席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

吕夷简有点懵逼,小皇帝的口才啥时候这么好了?

就差明说他肤浅了!

张口就来,说的他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金銮殿议事,全然没有议出个名堂。

然而,文武百官神奇的发现,金銮殿所议论之事,出现在了一本叫做《大宋民生周刊》的报刊上。

而且,这个周刊,欢迎每个人来投稿,书写自己的议论。每隔一周,就会修订上周最佳的一百篇文章出版。

这几日,晏殊整天呆在家里闭门谢客,唯一与外界交流,就是侍者送上来最新的评论文章。

“这是谁的言论?虽然遣词造句粗劣不堪,但是这言论显得很是在理!”晏殊望着手中的书卷,感叹道。

这就像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